[发明专利]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5802.3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9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文;车承志;罗恺彦;罗向阳;吴义华;常嵘;严二虎;黄义殳;徐川;丁蔚;周震宇;龚演;高军;汪慧君;高昌泉;陈小龙;吴文浩;徐剑;杨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5/04;G01N1/44;G01N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状 纤维 耐高温 磨耗 性能 试验 方法 | ||
1.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两份纤维试样,分别记为一号纤维试样和二号纤维试样,再取两份集料,分别记为一号集料和二号集料,将两份纤维试样和两份集料分别烘干至恒重;
(b)将一号纤维试样冷却至室温,记录质量为m0,再将一号纤维试样过筛,记录筛上一号纤维试样的剩余质量为m0’;
(c)将二号纤维试样和二号集料冷却到室温,分别记录二号纤维试样的质量为m1,二号集料的质量为m2,再将二号纤维试样和二号集料混合进行加热,后进行磨耗,收集磨耗后的二号纤维试样和二号集料的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后过筛,记录筛上二号纤维试样和二号集料的混合物的剩余质量为m3’;
(d)将一号集料冷却到室温,记录一号集料的质量为m4,再将一号集料加热,后进行磨耗,收集磨耗后的一号集料,冷却至室温后过筛,记录筛上一号集料的剩余质量为m4’;
(e)根据式(Ⅰ)计算未经高温磨耗纤维的通过率P0,根据式(Ⅱ)计算高温磨耗后集料的剩余质量m2’,根据式(Ⅲ)计算高温磨耗后纤维的剩余质量m1’,根据式(Ⅳ)计算高温磨耗后纤维的通过率P1,根据式(Ⅴ)计算高温磨耗后纤维通过率的增加量ΔP,
P0=(m0-m0’)/m0×100% (Ⅰ),
m2’=m4’×m2/m4 (Ⅱ),
m1’=m3’-m2’ (Ⅲ),
P1=(m1–m1’)/m1×100% (Ⅳ),
ΔP=P1-P0 (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纤维试样和二号纤维试样的质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纤维试样的质量为7.5~8.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集料和二号集料的质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纤维试样和一号集料的质量比为1:(125~15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集料和二号集料中均含有以下不同粒径的颗粒:粒径为13.2mm~16.0mm的颗粒1、粒径为9.5mm~13.2mm的颗粒2以及粒径为4.75mm~9.5mm的颗粒3,所述颗粒1、颗粒2和颗粒3的质量比为(0.5~1.5):(0.5~1.5):2,
所述一号集料和二号集料的表观密度为2.63~2.73g/cm3,吸水率小于2%,棱角性为36~42s,抗磨耗性为4..0~5.0%,岩性为玄武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状纤维的耐高温抗磨耗性能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烘干的温度为10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58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外壳钢笔吸墨用墨水瓶
- 下一篇:一种吸烟用娱乐式静电吸附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