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319.9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深;刘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翔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10 | 分类号: | B64C27/10;B64C27/32;B64C27/52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王玉信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翼轴 可控 倾转式共轴旋翼 直升机 | ||
本发明公开了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包括与直升机连接的主旋翼轴,防护套外侧壁套设有下旋翼装置,防护套顶部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连接有控制盘,控制盘转动连接有上旋翼轴,上旋翼轴顶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上旋翼,上旋翼轴与主旋翼轴之间通过轴导向装置连接,控制盘上设置有升力调整装置。本发明通过推杆电机、旋转齿轮、丝杠柱、竖直柱、连接球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上旋翼轴的角度进行倾斜,通过将上旋翼轴与主旋翼轴之间的连接方式,通过下驱动杆、限位弧形件、导向球和上驱动杆进行连接,使得在产生角度倾斜时,也能通过导向球处各部件的位置角度补偿实现主旋翼轴带动上旋翼轴进行转动,保证传动的正常,上旋翼的正常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旋翼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
背景技术
旋翼直升机和旋翼机等旋翼航空器的主要升力部件,又称升力螺旋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第1代直升机的旋翼桨叶一般是由管式钢梁、木质骨架和蒙布组成的混合式结构,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第 2代直升机旋翼广泛使用以铝合金压制梁为基本结构的金属桨叶,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第 3代直升机旋翼以复合材料(玻璃钢为主)桨叶为 标志,第 4代直升机旋翼的桨叶和 桨毂将用更先进的复合材料来制造,旋翼由桨毂和数片桨叶构成。桨毂安装在旋翼轴上,形如细长 机翼的桨叶则连在桨毂上,桨叶旋转时与周围空气相互作用,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这是主要的),如果相对气流的方向或各片桨叶的 桨距不对称于旋翼轴,还产生垂直于旋翼轴的分力。在直升机上,旋翼轴方向近于垂直,因此旋翼首先具有机翼的功能,产生向上的力,其次还具有类似于飞机推进装置的功能,产生向前的力,它还具有类似于飞机操纵面的功能,产生改变机体姿态的俯仰力矩或滚转力矩。
在共轴旋翼轴上,需要进行调节旋翼轴的倾斜角度时,被调节高度的旋翼往往会对下方的旋翼轴之间的升力产生影响,现提出一种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在共轴旋翼轴上,需要进行调节旋翼轴的倾斜角度时,被调节高度的旋翼往往会对下方的旋翼轴之间的升力产生影响的缺点,而提出的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其能通过改变两个旋翼之间的距离来跟随倾斜角度进行控制旋翼之间的作用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旋翼轴可控倾转式共轴旋翼直升机,包括与直升机连接的主旋翼轴,所述主旋翼轴外侧壁套设有与直升机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侧壁套设有下旋翼装置,所述防护套顶部通过角度调整装置连接有控制盘,所述控制盘转动连接有上旋翼轴,所述上旋翼轴顶部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上旋翼,所述上旋翼轴与主旋翼轴之间通过轴导向装置连接,所述控制盘上设置有升力调整装置。
优选地,所述下旋翼装置包括变距拉杆、驱动盘和下旋翼,所述驱动盘与直升机连接,多个所述变距拉杆设置在同一个驱动盘上,所述下旋翼与主旋翼轴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变距拉杆顶部与下旋翼固连接。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整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防护套顶部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环,所述竖直环上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相对设置有两个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输出端端部固定连接有调节齿轮,所述竖直环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齿环。
优选地,所述竖直环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底部均匀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侧壁通过第一丝杠螺母连接有丝杠柱,所述丝杠柱顶部通过延伸套连接有竖直柱,所述竖直柱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球,所述控制盘底部开设有与连接球相适配的球槽,所述球槽内侧壁开设有弧形槽,所述连接球位于球槽内,并固定连接有位于弧形槽内的限位球。
优选地,所述轴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球,所述导向球上开设有多个呈弧形分布在导向球外表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有限位弧形件,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限位弧形件通过上驱动杆与上旋翼轴连接,其余两个所述限位弧形件通过下驱动杆与主旋翼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翔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智翔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有机晶体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工位加工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