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17557.X | 申请日: | 2020-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军;王浩;臧一平;王耸;刘庆;袁梓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3/08;E02D7/18;E02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盛天亮 |
地址: | 21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挤密砂桩法 施工工艺 | ||
1.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准备步骤,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场地的实际尺寸、标高及土壤分布情况进行测量,在场地内布设监测仪器,并进行施工设备的组装;
硬壳层制作步骤,在场地内间隔开挖若干明沟,开挖明沟时挖出的土料堆在明沟之间进行晾晒,并在各明沟内开挖集水井进行明排水,待明沟内表层土体固结后,将晾晒后的土料推平压实至明沟内,随后使用强夯设备对场地内进行低能强夯施工;
改进型挤密砂桩点预布置步骤,各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呈3米×3米的方形阵列布置,工作人员在该步骤中先使用标记标出各改进型挤密砂桩点的所在位置;
真空降水井点布置步骤,在3米×3米的方形范围内的4个改进型挤密砂桩点的标记位置的中心点处设置1个真空降水井点,各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和各真空降水井点整体呈梅花形布置,各真空降水井点组成回路并连接有降水总管,降水总管连接有真空泵;
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布置步骤,将各夯管与震动锤连接,随后将各夯管的出料端对准改进型挤密砂桩点预布置步骤中标记出的改进型挤密砂桩点的所在位置,并将各夯管打入所需深度并形成砂桩管,随后将震动锤关闭并停止震动,并采用逐级灌料的方式将土料灌入至砂桩管中,直至砂桩管被填充完毕,同时夯管也从砂桩管顶端被取出,重复该步骤多次直至场地内各砂桩管均被填充完毕;
表层强夯步骤,采用多次点夯和一次满夯的方式对场地进行表层强夯;
现场检验步骤,表层强夯步骤完成后,需将施工现场稳定至少28天后进行现场测算检验,测算施工完成后的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工后沉降及有效加固深度等参数特征,并于所要求达到的参数进行比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硬壳层制作步骤中,各明沟之间的间距为8-10米,明沟深度为2-3米,明沟宽度为1.5-2.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硬壳层制作步骤中,若在明沟开挖后48小时内明沟内表层土体未产生土体固结现象时,需在明沟内底面铺设1-2层竹篱笆,并回填30-50厘米的沙包土,随后再将晾晒后的土料回填至明沟内,并压实,再使用强夯设备对场地内进行低能强夯施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布置步骤中,逐级灌料方式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在夯管中灌入土料,预计的灌料深度为2-3米,随后在土料顶面放置夯锤,随后上提夯管,随夯管上提,夯管末端的料管活页瓣张开,随后进行脱钩夯击,最后一击的夯沉量控制在5-10厘米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布置步骤中,在上提夯管的过程中,若上提时夯管的受到的阻力大于正常阻力值的30%,则开启震动锤激振5-10秒后停止,再进行夯管上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布置步骤中,夯管中所灌入的土料为级配砂石和沙包土的混合物,其中级配砂石的重量占比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改进型挤密砂桩点布置步骤中,逐级灌料方式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在夯管中灌入土料,预计的灌料深度为2-3米,随后在土料顶面放置夯锤,同时对夯锤施加静压力,直至夯管末端的料管活页瓣张开,使得灌料一次性整体投入至砂桩管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挤密砂桩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表层强夯步骤中,点夯的次数为两次,第一次点夯的夯点呈5米×5米布置,第一次点夯的夯击能为1000-1500千牛·米;第二次点夯的夯点设置于第一次点夯的4个夯点的中间位置,第二次点夯的夯击能为2000-2500千牛·米;满夯的夯击能为1000千牛·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175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