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5929.3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0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恬;程从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禾元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李明珠;胡晶 |
地址: | 20120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资源 集中 处理 系统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系统以及处理工艺。所述的处理系统包括垃圾输送系统,用于输送餐厨垃圾;垃圾预处理系统,将输送的餐厨垃圾依次进行自动分拣与粉碎、固液分离以及辅料混料;废油脂处理系统,用于处理上述固液分离得到的滤液,其中,所述的滤液首先经过三相分离系统进行初分,所述初分得到的粗油脂进一步由所述废油脂处理系统细分得到水相、油相;好氧堆肥系统,所述固液分离得到的固态垃圾以及上述的有机质混入辅料后进入好氧堆肥系统进行好氧发酵,转化成可利用的肥料;产生的水相和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油相回收,从而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废处置中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餐饮垃圾和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置,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主要有填埋、焚烧、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直接烘干作饲料和微生物处理技术等几种。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置是将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造成二次污染严重。饲料化工艺无法避免蛋白质同源性问题,该工艺在市场上逐渐退缩。微生物处理技术单台处理能力少、设备能耗大,运营费用高,无法在餐厨垃圾集中资源化处理的项目中得到应用。利用厌氧消化处理技术处理餐厨垃圾在国外有着比较广阔的应用,特别是在欧洲,用厌氧消化的方法处理有机垃圾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日本和韩国,厌氧消化处理餐厨垃圾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该技术无害化程度较高,完全克服了同源性的影响,且具有高的有机负荷承担能力,但存在沼渣、沼液处理困难,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国外较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分布在欧洲国家,韩国、日本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也较为先进,就我国餐厨垃圾无论从成分上还是从分选程度上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国外的处理技术并不适合中国的餐厨垃圾处理,且国外技术大部分关键设备尚未实现国产化,设备成本非常高,国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在国内尚无成功应用的先例。
近年来,在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中,好氧堆肥属于成熟工艺,我公司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的工艺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餐厨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理系统,包括垃圾输送系统,用于输送餐厨垃圾;垃圾预处理系统,将输送的餐厨垃圾依次进行自动分拣与粉碎、固液分离以及辅料混料;废油脂处理系统,用于处理上述固液分离得到的滤液,其中,所述的滤液首先经过三相分离系统进行初分,所述初分得到的粗油脂进一步由所述废油脂处理系统细分得到水相、油相;好氧堆肥系统,所述固液分离得到的固态垃圾以及上述的有机质混入辅料后进入好氧堆肥系统进行好氧发酵,转化成可利用的肥料,从而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不需要多级分选和破碎处理,可直接自动分拣破碎将餐厨垃圾中不可处理的塑料制品、磁性金属制品等去除,降低餐厨垃圾处理投资和运行成本;固液分离后的固态垃圾混入辅料后可直接进行好氧发酵,废油脂处理系统在进行初步三相分离后,进一步细分从而得到水相、油相和有机质,其中油相进行废油脂回收,有机质可以混入辅料进行发酵处理,水相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从而完成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较佳地,所述垃圾预处理系统包括自动分拣和粉碎一体机装置;餐厨垃圾经所述输送系统输送至接收料槽,进入所述自动分拣和粉碎一体机装置,自动分拣和粉碎一体机装置为锤式破碎机,垃圾中的固体有机物和易破碎的垃圾被所述转锤破碎并排出,混入辅料以进行好氧发酵,将餐厨垃圾中不可破碎处理的塑料制品、织物、磁性金属制品去除,减少对后续预处理设备(固液分离设备及辅料混料设备)和发酵设备的冲击,其中轻物质和不易破碎的杂质则没有完全粉碎,被输送至尾端排出打包外运处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禾元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禾元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5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生产线自动测厚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钕铁硼磁体布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