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6074.6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9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盛明;储衍伟;刘远昊;孟柳江;何龙;陈坤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31/02;A01G9/02;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范艳静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养殖 鱼虾 净化系统 | ||
1.一种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河道(8)、净水池塘(11)、储水池塘(33)和养殖池塘(16);
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其用于对水源(20)进行初步净化,改善水质,去除微生物;
河道(8),其通过水管与所述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相连接,经过河中水生动植物的净化和沉淀,进一步净化水质;
净水池塘(11),其与河道(8)的出口端通过溢流坝(9)相隔,经过其中的水生动植物、蔬菜和中草药的净化,提升了水质;
储水池塘(33),其进口端与净水池塘(11)的出口端通过潜流坝(12)相隔,储水池塘(33)的出口端通过隔离装置(3)与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相隔,在对水质进行最终的净化和监测后,由水泵(1)流入养殖池塘(16)内;
养殖池塘(16),其通过进水渠(28)与储水池塘(33)、净水池塘(11)、河道(8)分别相隔,养殖池塘(16)对称分布在排水渠(17)两侧,养殖池塘(16)内混养青虾和斑点叉尾鮰,且养殖池塘(16)内的养殖废水通过排水渠(17)流入河道(8)内进行净化,河道(8)内的水质再流入净水池塘(11)和储水池塘(33)内实现循环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垂直潜流湿地(32)从上至下包括由水管(19)连接的调节池(14)、初沉池(15)、配水渠(2)、下行潜流湿地(4)、上行潜流湿地(5)、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所述调节池(14)和初沉池(15)并排布置,所述调节池(14)和初沉池(15)的下端设有若干配水渠(2),所述配水渠(2)之间间隔设有下行潜流湿地(4)和上行潜流湿地(5),所述配水渠(2)的底部并排设有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所述初沉池(15)的顶部设有进水口(21),所述清水池(7)的侧壁底端设有出水口(26),所述初沉池(15)经过初步物理沉淀从而控制水流中的泥沙使其自然沉降,所述调节池(14)对水体的pH值进行初步调节,之后通过配水渠(2)相连的下行潜流湿地(4)和上行潜流湿地(5),使得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最后进入生物预警池(6)和清水池(7)对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并储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潜流湿地(4)从上至下包括水生植物、生态填料(22)、防渗层(25)和基底(24),设有下行潜流湿地(4)的相邻配水渠(2)间由集水管(23)连接,水生植物和生态填料(22)间设有布水管(27),集水管(23)位于水生植物和生态填料(22)的侧部,且位于防渗层(25)的顶部;
所述上行潜流湿地(5)从上至下包括水生植物、生态填料(22)、防渗层(25)和基底(24),设有上行潜流湿地(5)的相邻配水渠(2)间由布水管(27)连接,布水管(27)位于生态填料(22)的底部,防渗层(25)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8)包括河沟(30)和护坡,护坡位于所述河沟(30)的两侧,护坡内依次间隔设有“∩”型水泥护坡(29),所述河沟(30)内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为水面的30-50%,所述“∩”型水泥护坡(29)内种植湿生植物,所述河沟(30)内投放鲢鳙鱼和螺蛳,所述河沟(30)中水深为1.5-2m,pH值为7.2-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养殖鱼虾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池塘(11)包括生态浮床(10)和增氧装置(31),所述增氧装置(31)设置在净水池塘(11)的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使其维持在≥6mg/L,所述净水池塘(11)内投放鲢鳙鱼和螺蛳,种植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所述生态浮床(10)内种植空心菜和鱼腥草,所述净水池塘(11)中水深为1.5-2m,pH值为7.2-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607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系统故障录波触发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纺织面料自动印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