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套自动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7578.X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5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丽;方灿根;方迪江;方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灿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B23B15/00;B23B5/00;B23Q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套 自动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铜套自动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管状铜套毛胚(23)通过第一物料架(1)进入工作位置,第一机械手(4)夹取一个管状铜套毛胚(23)放入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内的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夹紧,第一机械手(4)松开脱离;
步骤二:第一机械手(4)将另外一个管状铜套毛胚(23)放入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内的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夹紧,第一机械手(4)松开脱离;
步骤三: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内的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旋转,配合切削刀具(26)完成对于管状铜套毛胚(23)外侧的外圆、内圆、外油槽(35)、内圆弧槽(33)、端面环(24)、外端面(50)的切削,而后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停止旋转,第一机械手(4)的上机械手(54)抓紧管状铜套毛胚(23)外侧,割断装置上的切割电机(21)驱动刀片(22)沿端面环(24)中间切断管状铜套毛胚(23),上机械手(54)获得一个铜套(28),而后第一机械手(4)旋转由下机械手(55)抓取剩下的管状铜套毛胚(23),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松开,第一机械手(4)旋转后将剩下的管状铜套毛胚(23)以端面环(24)靠内放入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夹紧;
步骤四:第一机械手(4)移出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上机械手(54)上的铜套(28)放入第一输送带(7)输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
步骤五: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内的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旋转,配合切削刀具(26)完成对于剩下管状铜套毛胚(23)的外圆、内圆、外油槽(35)、内圆弧槽(33)、端面(59)的切削;
步骤六: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内的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旋转,配合切削刀具(26)完成对于管状铜套毛胚(23)外侧的外圆、内圆、外油槽(35)、内圆弧槽(33)、端面环(24)、外端面(50)的切削,而后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停止旋转,第一机械手(4)的上机械手(54)抓紧管状铜套毛胚(23)外侧,割断装置上的切割电机(21)驱动刀片(22)沿端面环(24)中间切断管状铜套毛胚(23),上机械手(54)获得一个铜套(28),而后第一机械手(4)旋转由下机械手(55)抓取剩下的管状铜套毛胚(23),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松开,第一机械手(4)旋转后将剩下的管状铜套毛胚(23)以端面环(24)靠内放入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夹紧;
步骤七:第一机械手(4)移出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后,上机械手(54)上的铜套(28)放入第一输送带(7)输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
步骤八:第一机械手(4)抓取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内剩下管状铜套毛胚(23)加工形成的铜套(28),放入第一输送带(7)输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而后第一机械手(4)抓取新的一个管状铜套毛胚(23)放入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形成加工循环;
步骤九:第一机械手(4)抓取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内剩下管状铜套毛胚(23)加工形成的铜套(28),放入第一输送带(7)输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而后第一机械手(4)抓取新的一个管状铜套毛胚(23)放入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形成加工循环;
步骤十:第二机械手(9)抓取铜套(28)后将其放入第四端面切削机床(6)上的第二电动三爪卡盘(13),通过第一切削刀(15)在竖直平面的移动实现对于铜套(28)上外油槽(35)的圆角切削,以及端面环(24)被刀片(22)切割后形成的端面切削;
步骤十一:第二机械手(9)抓取另外一个铜套(28)将其放入第三端面切削机床(12)上的第二电动三爪卡盘(13),通过第一切削刀(15)在竖直平面的移动实现对于外油槽(35)的圆角切削,以及端面环(24)被刀片(22)切割后形成的端面切削;
步骤十二:第四端面切削机床(6)完成切削后第二机械手(9)抓取铜套(28)将其放入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的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内夹紧,在放入过程中三个夹持片(30)侧边的三个位置传感器(31)获得三个位置数据,控制第二机械手(9)调整放入位置直至三个位置数据相同完成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的夹紧,而后由移动刀具(27)完成铜套(28)上竖直油槽(34)的切削加工,完成加工后形成成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放入第二输送带(5),后由第一机械手(4)抓取放入第二物料架(2);
步骤十三:第三端面切削机床(12)完成切削后第二机械手(9)抓取铜套(28)将其放入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的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内夹紧,在放入过程中三个夹持片(30)侧边的三个位置传感器(31)获得三个位置数据,控制第二机械手(9)调整放入位置直至三个位置数据相同完成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的夹紧,而后由移动刀具(27)完成铜套(28)上竖直油槽(34)的切削加工,完成加工后形成成品由第二机械手(9)抓取放入第二输送带(5),后由第一机械手(4)抓取放入第二物料架(2);
上述步骤中铜套自动加工装置包括管状铜套毛胚(23)以及切削机床,铜套(28)包括外油槽(35)、内圆弧槽(33),竖直油槽(34),管状铜套毛胚(23)包括一体的两个铜套(28),管状铜套毛胚(23)安装于第一物料架(1)上;切削机床包括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第三端面切削机床(12)、第四端面切削机床(6)、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
第一物料架(1)、第二物料架(2)、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配合第一机械手(4);第一物料架(1)以及第二物料架(2)均包括机架(36),机架(36)内设有丝杆电机(40)驱动的丝杆(39),丝杆(39)螺纹连接物料板(38),物料板(38)上设有均匀排列的工件座(37),物料板(38)底部连接有两个导轨(51);第一物料架(1)的工件座(37)配合安装管状铜套毛胚(23),第二物料架(2)的工件座(37)配合安装完成加工的铜套(28);
检查台(11)、第三端面切削机床(12)、第四端面切削机床(6)、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配合第二机械手(9);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9)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7)和第二输送带(5);第一输送带(7)和第二输送带(5)输送方向相反,第一输送带(7)从第一机械手(4)向第二机械手(9)方向输送,第二输送带(5)从第二机械手(9)向第一机械手(4)方向输送;
第一内外油槽切削机床(8)、第二内外油槽切削机床(3)内均设有一体的两个铜套(28)的割断装置以及第一电动三爪卡盘(25),割断装置配合第一机械手(4)实现一体的两个铜套(28),在一台机床上的连续加工性能;割断装置包括伸缩柱(19),伸缩柱(19)通过连接臂(20)连接有切割电机(21),切割电机(21)驱动刀片(22);
第三端面切削机床(12)、第四端面切削机床(6)内均设有圆角切削装置;圆角切削装置包括卡盘座(17)以及竖直方向设置的电机(18),电机(18)驱动竖直方向的第二电动三爪卡盘(13)旋转,电动三爪卡盘(13)侧边配合移动工作台(14)驱动的第一刀座(16),第一刀座(16)上安装有第一切削刀(15),通过第一切削刀(15)在竖直平面的移动实现对于外油槽(35)的圆角切削;
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内设有竖直油槽(34)的第一切削装置;第一切削装置受控于第五竖直油槽切削机床(10)水平移动,第一切削装置包括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第三电动三爪卡盘(32)的夹持片(30)内侧设有铜片(29),夹持片(30)侧边设有位置传感器(31)以及气管;
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9)均包括旋转臂(47),旋转臂(47)上设有轴向旋转座(57),轴向旋转座(57)上分别连接有上机械手(54)和下机械手(55);上机械手(54)和下机械手(55)均包括第一进气管(48)和第二进气管(52)控制的气缸(46),气缸(46)连接气缸顶杆(49),气缸顶杆(49)连接水平拉杆(45),水平拉杆(45)两端均连接有斜杆(44),两个斜杆(44)分别连接沿滑槽(42)运动的滑块(43),滑块(43)连接机械手安装座(41),通过气缸(46)控制气缸顶杆(49)前后运动达到第一机械手(4)和第二机械手(9)抓取工件;机械手安装座(41)连接机械手爪(56),机械手爪(56)上安装有铜块(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灿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灿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757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