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及其细胞毒性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27868.4 | 申请日: | 202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许凯羿;韩松;何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C12Q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材料 提取 及其 细胞 毒性 测试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车内材料样品的提取制备及细胞毒性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及其细胞毒性测试方法,其中,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主要通过受试物分类、受试物切割取样、选取浸提介质、浸提和获得受试物提取液来制备;而汽车内饰材料的细胞毒性测试方法,则包括准备受试物浸提液、准备人体细胞、确定细胞毒性试验方法、测试及细胞毒性分级。本申请通过不同浸提介质和浸提温度处理车内饰材料,模拟车内材料在常温和高温暴晒下释放有害物质的情况,以及模拟人体皮肤在干燥和出汗等情况下接触车内物品的多种可能情况,并对汽车内饰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成分进行细胞水平的毒理学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内材料样品的提取制备及细胞毒性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针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及其细胞毒性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私家车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类日常生活的常用交通工具。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保有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车内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车内环境复杂,汽车零部件、装饰材料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长期生活在有毒有害的狭小环境中可能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影响,而接触汽车内饰材料(包括橡胶、织物、皮革等材料)引起皮肤刺激性或致敏性等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车内异味、电磁辐射、挥发性有机物等是近年来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使得汽车相关毒性评价成为行业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热点之一。
车内污染物来源按性质分类:(1)物理性污染物:如放射性氡、汽车电器与照明引起的射频电磁污染、噪音和振动;(2)化学性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和无机化合物;(3)生物性污染物:如细菌、真菌、花粉、病毒、寄生虫和宠物等引起的污染。
为有效管控车内环境危害问题,目前国内外已发布车内空气质量相关的标准。我国已发布监测方法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了车辆静止状态及恒温恒湿条件下,M类(载客)车辆和N类(载货)车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GB/T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规定了8种车内有机挥发物的浓度要求。目前,GB/T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修订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但方法标准只针对整车的VOC标准,汽车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无相关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有ISO12219《道路车辆内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除了整车VOC测试方法,增加了内饰件和材料的VOC测试方法,其他国家的标准,增加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整车和内饰材料的VOC化学测试方法。查看以上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均是收集整车或内饰材料进行VOC化学检测,而且检测成份仅有8种,种类十分有限,并不能反应整个车内饰材料品种繁多、来源繁杂,可能含有数百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复杂情况。因此,采用毒理学技术测试车内环境中的接触性和可吸入性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非常重要。而采用体外细胞或3D模型测试,既符合减少、优化和代替动物实验的3R原则,又能高效和科学的对车内材料进行综合的毒性预测,这些方法包括基本细胞毒性、急性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和吸入致敏性等。
因此,如何模拟人体皮肤接触处于不同条件下的汽车内饰材料,以测试汽车内饰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及其细胞毒性测试方法,以测试汽车内饰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材料提取液,通过如下制备步骤获得:
S1:受试物分类:将汽车内饰材料分为膜片状材料和不规则形状材料;
S2:受试物切割取样:对膜片状材料,根据表面积/体积计算,按照3cm2/mL±10%的浸提比例切割受试物样品,备用;对不规则形状的汽车内饰材料,根据质量/体积计算,按照0.1g/mL±10%的浸提比例切割受试物样品,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78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唇语关键词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工程测量放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