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坑洼路面的扭力防颠车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28825.8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根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5/26 | 分类号: | B60B15/26;B60B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郎海云 |
地址: | 240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坑洼 路面 扭力 车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坑洼路面的扭力防颠车轮,涉及车轮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车轮和车架、支撑柱、辅助支撑轮;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前部的车轮和后部的车轮;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轮毂内表面设置有圆柱型的支撑环;支撑环内壁固定有车轴;车轴与车架进行配合;支撑环两侧面对称均匀圆形阵列有支撑柱;支撑柱外侧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与辅助支撑轮进行铰接;连接柱与辅助支撑轮之间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本发明通过支撑柱和辅助支撑轮的设计,从而减缓车轮在竖直方向的位移量,具有极大程度上的减缓了坑洼路面上行驶的颠簸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坑洼路面的扭力防颠车轮。
背景技术
当车轮经过路面不平或者坑洼较多的路面时,便会出现颠簸,使人产生不适感,大大降低体验感和舒适感。其中使车轮产生颠簸的现象是由于车轮经过路面不平或者坑洼较多的路面时,车轮在重力的作用下会下降至路坑中,然后又通过与路坑边缘进行碰撞,循环反复时便会造成颠簸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坑洼路面的扭力防颠车轮,通过支撑柱和辅助支撑轮的设计,当车轮行驶在平坦的路面时,车轮可以正常行驶;当车轮行驶在坑洼的路面上方时,由于位于车轮与路面接触点前侧的辅助支撑轮外侧会位于车轮边缘外侧,且辅助支撑轮外侧会与坑洼底部进行接触,辅助支撑轮的底部受到坑洼底部的支撑力,继而对支撑支撑柱、支撑环、轮毂,以及整个车轮提供一定的支撑,此时通过前进的惯性,车轮会继续向前行驶;越过坑洼后,车轮又会与路面进行接触,从而减缓车轮在竖直方向的位移量,具有极大程度上的减缓了坑洼路面上行驶的颠簸程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适用坑洼路面的扭力防颠车轮,包括车轮和车架、支撑柱、辅助支撑轮;所述车架上固定安装有前部的车轮和后部的车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所述轮毂内表面设置有圆柱型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壁固定有车轴;所述车轴与车架进行配合;所述支撑环两侧面对称均匀圆形阵列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辅助支撑轮进行铰接;所述连接柱与辅助支撑轮之间内部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将连接柱和辅助支撑轮在未受外力作用下时,所述连接柱所在的中心线与辅助支撑轮所在的中心线重合;所述扭力弹簧将连接柱和辅助支撑轮处于受到两侧的外力作用下时,所述连接柱所在的中心线与辅助支撑轮所在的中心线形成低于180°的夹角;其中,当受到车轮转动时的离心力影响时,所述辅助支撑轮会向连接柱一侧偏移;由于辅助支撑轮底部设置有较大的弧面,使得辅助支撑轮向连接柱一侧偏移角度不超过45°-60°的范围时,此时所述连接柱所在的中心线与辅助支撑轮外侧边缘均存在相交的交点,若该交点处的切线与地面相重合时,此时地面向辅助支撑轮提供的支撑力方向与辅助支撑轮向连接柱提供的支撑力方向处于重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矩形结构;所述连接柱为矩形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环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目的在于,在能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可以节约材料用量。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轮胎、支撑环的厚度均相等;所述支撑柱的长度为1cm-5cm;所述辅助支撑轮的厚度为2cm-4cm。
进一步地,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柱、辅助支撑轮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扭力弹簧以连接柱为支撑,向辅助支撑轮提供一定程度的扭力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辅助支撑轮上;所述扭力弹簧的中部固定连接在连接柱内;所述扭力弹簧以连接柱为支撑,扭力弹簧两端均向辅助支撑轮提供一定程度的扭力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辉林奥远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288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