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高校学生返校的进校码生成、解码、扫码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0895.7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5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潘玥;刘润;徐纪平;赵云皓;张燕;马通;童小华;冯永玖;谢欢;金雁敏;王超;许雄;柳思聪;陈鹏;刘世杰;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G16H50/80;G06F21/60;G06Q50/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高校学生 返校 进校码 生成 解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高校学生返校的进校码生成、解码、扫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学生行为轨迹数据、健康记录数据、确诊病例数据和学生与病例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健康状态分析,构建返校学生风险模型;S2.对学生的身份识别符进行排位,生成进校初始码,转换为字符串并进行编码、加密,生成进校码;S3.获取学生的扫码结果,对扫码结果对应的进校码进行解码,获取学生信息并进行进校信息提取与鉴权,根据信息提取与鉴权的结果进行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学生信息数据更新的及时性、提高学校进行疫情防控的严密性与稳定性、为存在多校区、多校门的高校学生返校分类把控、分批管理提供重要保障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图像识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向高校学生返校的进校码生成、解码、扫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以来,如何预防聚集性传染,守住校园安全门已成为高等院校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对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场所,高校疫情防控的难点和重点更加突出。一方面,高校学生流动性强、流动范围广,健康与有风险进校人员甄别难度极大。同时,多数高校存在多校区、多校门的情况,甚至有些高校的学生宿舍设在城市居民小区内,部分实验室场馆、工作场所设在校区范围外,进一步增加了学校疫情防控的复杂度。另一方面,食堂、宿舍、教室等均属于易密接、易传染高风险场馆,这类场馆的人员进出管理更为严格,这就要求进出人员必须为无风险健康人员。该管理的核心是能快速且准确的甄别个体可能存在的疫情传染风险。
目前,健康码已成为商场、医院、办公楼等多种公共场所进出的有效凭证。该码是一种通过计算和分析个人手机信号地理位置大数据及个人乘坐交通工具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给出的绿色、黄色、红色二维码。三种不同颜色的二维码可快速出示给场所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判断。通常拥有绿码的人员可以自由进出相关场所。然而,健康码更新计算存在滞后性和计算误差,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对有部分风险人员无法有效预警的可能。因此,基于健康码的高校学生进校无法做到万无一失的有效防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面向高校学生返校的进校码生成、解码、扫码方法和系统,通过对学生日常位置信息、健康数据及学业信息进行分析,结合确诊病例信息、重点地区的疫情信息综合分析,构建一种快速识别进校人员安全风险并自动鉴权的编码方法,按照扫码进校的方式,为存在多校区、多校门的高校学生返校的分类把控、分批管理提供重要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面向高校学生返校的进校码生成、解码、扫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学生行为轨迹数据、健康记录数据、确诊病例数据和学生与病例地理位置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健康状态分析,构建返校学生风险模型;
S2.根据所述返校学生风险模型对学生的身份识别符进行排位,生成进校初始码,所述进校初始码转换为字符串并进行编码、加密,生成进校码;
S3.获取学生的扫码结果,对所述扫码结果对应的进校码进行解码,获取学生信息并进行进校信息提取与鉴权,根据信息提取与鉴权的结果进行预警。
所述学生风险模型包括4个风险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风险信息包括A类风险、B类风险、C类风险和D类风险,其中:
A类风险指病疫潜伏期内存在不连续完整的日常上报记录;
B类风险指病疫潜伏期内存在跨市县级行政区位置变化记录;
C类风险指病疫潜伏期内存在有重点地区旅居史记录;
D类风险指病疫潜伏期内存在病理症状相关记录。
所述身份识别符的长度为7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08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