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T穿刺针自动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1383.2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雷;葛怀志;陈博;章致敬;程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翔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t 刺针 自动 导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T穿刺针自动导向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一驱动杆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板,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板,第一长滑孔滑动连接有供穿刺针穿过的导向套,以引导穿刺针,导向套的下端穿过第二长滑孔,并与第二长滑孔滑动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分别控制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转动,导向套分别沿第一长滑孔和第二长滑孔两个方向移动,以立体地改变导向套引导穿刺针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引导穿刺针刺入的角度,以精确定位刺入的角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CT穿刺针自动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穿刺是通过将穿刺针刺入体内,从而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以及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进行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而在穿刺过程中,基本上都会用到穿刺针这一常用的医疗工具,特别是在一些检查项目中,需要通过穿刺针进行检查,比如肿瘤的位置。
根据CT扫描图像,医疗人员手持穿刺针刺入人体内。在刺入前,医疗人员通过手动操作只能通过大致判断刺入的角度,不能精准定位刺入的角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穿刺针自动导向装置,该装置能够通过机械自动引导穿刺针刺入的角度,从而精确定位刺入的角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CT穿刺针自动导向装置,包括有用于固定在CT机上的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至少四份之一圆形环的安装块,安装块上滑动连接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有导向座,导向座套设在安装块上,并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导向座上还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并安装有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均为至少三分之一的圆形环,第二导向架设置在第一导向架的内侧,并相互垂直,第一导向架设置有第一长滑孔,并且其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驱动杆连接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板,第二导向架设置有第二长滑孔,并且其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驱动杆上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板,第一长滑孔滑动连接有供穿刺针穿过的导向套,以引导穿刺针,导向套的下端穿过第二长滑孔,并与第二长滑孔滑动连接,当使用时,第一驱动杆带动第一齿板移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导向架转动,从而使导向套沿第二长滑孔滑移,第二驱动杆带动第二齿板移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二导向架转动,从而使导向套沿第一长滑孔滑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导向板还设置有供穿刺针穿过的穿刺孔,穿刺孔转动连接有导向球,并螺纹连接有用于限位导向球的限位环,穿刺孔的内壁上还设置有与导向球适配的弧形面,弧形面用于与限位环配合将导向球限位,导向球设置有通孔,导向套插入通孔,并固定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导向套内滑移设置有滑移套,滑移套用于套设在穿刺针上,并设置有用于标识尺寸的刻度尺和用于夹持穿刺针的套夹,套夹上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夹板上设置有调节孔和调节手柄,调节手柄穿过调节孔,并螺纹连接在第二夹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滑移套上设置有第一齿条,导向套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上安装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导向套上设置有导向环,导向环的底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第一导向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长滑孔平行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滚珠沿第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移,第一导向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第二导向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第二滚珠沿第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滑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导向板上还设置有与第一驱动杆伸缩方向平行的第一滑轨和与第二驱动杆伸缩方向平行的第二滑轨,第一齿板滑移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二齿板滑移设置在第二滑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1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