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3121.X | 申请日: | 202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国;郝涛;冯会军;黄国原;夏后雨;李宗超;梁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翔声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H01F41/04;H01F4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律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5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 电感器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涉及薄膜电感器技术领域。其中,这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通过在在基板上贴附热剥离膜和PI膜,再以PI膜为载体,于其上薄膜制作电感器,最后经过高温让基板、热剥离膜,以及PI载体相互脱离。本案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制作小规格电感器的合格率,而且能够更加方便的制作薄膜的电感器,提高生产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感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越来越往小型化发展,这对电子产品所涉及的电子元件,如电感器的尺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贴片式电感器多以磁性基板或氧化铝陶瓷材料为电感器的载体,但是现有技术在生产小规格电感器的过程中,极容易造成破片,导致良品率低下。有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在生产小规格薄膜电感器时,容易导致破片,出现良品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感器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
S1:将热剥离膜贴附于基板;
S2:将PI膜压附于所述热剥离膜上,以作载体;
S3:于所述PI膜上先后溅射钛层和铜层;
S4:于铜层表面覆盖一层第一负向感光膜;
S5:通过曝光的方式,把电感图形留于所述第一负向感光膜上;
S6:通过显影的方式,露出电感图形所对应的铜层;
S7:于露出的铜层上挂镀一层挂镀铜;
S8:去除电感图形以外的第一负向感光膜;
S9:去除电感图形以外的溅射钛层和铜层,以形成电感线路;
S10:于所述基板印刷一隔离层,并印刷一层第一感光油墨;
S11:通过曝光的方式,把隔离层图形留于所述第一感光油墨上;
S12:通过显影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所述第一感光油墨,以露出基板的正面电极和电感线路中央的挂镀铜;
S13:于所述基板溅射钛层和铜层;
S14:于铜层上覆盖一层第二负向感光膜;
S15:于第二负向感光膜上设置一具有引出棒图形的第一底片,并通过曝光的方式,将引出棒图形留于第二负向感光膜上;
S16:去除引出棒图形所对应的第二负向感光膜,以露出引出棒图形所对应的溅射铜层;
S17:于露出的溅射铜层上挂镀一层挂镀铜;
S18:去除引出棒图形以外的第二负向感光膜;
S19:去除引出棒图形以外的溅射铜层,以露出底下的所述隔离层;
S20:于所述基板印刷一层第二感光油墨;
S21:于所述基板设置具有防焊层图形的第二底片,通过曝光的方式,把防焊层图形留于所述第二感光油墨上;
S22:通过显影的方式,去除多余的所述第二感光油墨,以露出基板的正面电极;
S23:于所述基板上先后溅射钛层和铜层;
S24:于所述基板上覆盖一层第三负向感光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翔声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翔声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3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