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4364.5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4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军;吕诗宏;陈旗;王波;张恩亮;吴云鹏;周军;杨添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南京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F27D1/0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8 | 代理人: | 杨淑敏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温 平台 耐火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高温窑炉窑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公开的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具有作为保温层的轻质浇注料层;保温层的上部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具有上下扣合为一体的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和第二轻质高强预制件;环围隔热层设置有边砖;边砖为切除四角的结构;边砖为上下错缝砌筑的多层;最底部边砖的底面为与保温层配合的平面;最顶部边砖的上部设置有由1~2层重质耐火砖构成的重质绝热层;最底层所述的重质耐火砖与最顶层边砖扣合连接为一体;隔热层的四角分别设置有角砖;所角砖为上下设置的多层。本发明解决了窑车平台耐火衬形变问题,提高窑车了平台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窑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温窑车平台上的耐火衬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对窑车上承载的烧制品起到支撑作用,确保码垛制品的稳定性;另一个是具有保护窑车钢结构防止窑车轮轴高温损坏的作用;在窑车行进过程中为保证平台上码垛的烧制品的稳定性,要求窑车平台上起支撑作用的耐火衬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在窑车循环往复地经受高低温运行变化过程中同时要求具有抵抗高温形变的能力,延长窑车的使用寿命。
影响窑车平台耐火衬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是耐火衬的形变,耐火衬一般由多层不同种类的耐火材料组成;为保证窑车上码垛制品的稳定,需要在窑车台面砖和制品之间铺上一层窑砂进行找平。在窑车循环使用过程中,窑砂会落在窑车衬砖的砖缝中,随着窑车的循环次数增加,砖缝中的窑砂不断的累积并产生反复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窑车耐火衬产生膨胀变形,造成窑车整体平台的变形,直接影响平台上面制品的稳定性,最终影响制品的烧成。
窑车平台上的多层耐火衬之间存在高温气流贯穿通道,高温气流沿着贯穿通道直达窑车底部钢结构,造成钢结构被高温损坏;窑车耐火衬的蓄热问题也是导致窑车平台耐火衬高温形变的另一个原因。
降低耐火衬形变保证窑车平台的稳定性是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窑车平台多层耐火衬的结构设计是解决窑车平台耐火衬形变的关键因素。
延缓窑车耐火衬形变,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减少耐火衬蓄热量能显著的降低隧道窑的运行成本,是隧道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窑车耐火材料炉衬结构设计和材质的合理选择是解决窑车平台耐火衬形变、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减少耐火衬蓄热量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使其能解决窑车平台耐火衬形变问题,提高窑车平台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温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窑车平台耐火衬结构具有作为保温层的轻质浇注料层;所述的保温层位于窑车平台耐火衬的底部;所述保温层的上部设置有隔热层;所述的隔热层具有上下扣合为一体的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和第二轻质高强预制件;环围所述的隔热层设置有边砖;环围所述隔热层设置的所述边砖为切除四角的结构;所述的边砖为上下错缝砌筑的多层;多层所述的边砖子母扣合为一体;最底部所述边砖的底面为与所述的保温层配合的平面;最顶部所述边砖的上部设置有由1~2层重质耐火砖构成的重质绝热层;最底层所述的重质耐火砖与最顶层边砖扣合连接为一体;相邻两层所述的重质耐火砖凸凹扣合为一体;所述隔热层的四角分别设置有角砖;所述的角砖为上下设置的多层;所述的隔热层、保温层、重质绝热层中的耐火衬砖之间、上下层耐火衬砖之间、耐火衬与窑车钢结构之间通过锁止结构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改善窑砂掉落造成的损坏,阻断高温气流通道,解决了窑车平台耐火衬形变问题,提高窑车平台稳定性。
所述的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为一矩形中空无底结构,所述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的顶部为与耐热层结合的平面,与耐热层砌筑形成一个整体;所述的第二轻质高强预制件位于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下部,其顶面有一向上突起的平台Ⅰ,平台Ⅰ可嵌入第一轻质高强预制件内部,形成子母扣咬合结构;每一块预制件中空部位均填充轻质隔热保温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南京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钢南京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4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效率可调的切轴流组合反转式旋风分离器
- 下一篇:运载火箭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