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5332.7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8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名扬;张锋;张志强;柯泽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4/46 | 分类号: | H04W4/46;H04W84/18;B64D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2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人 无人机 协同 感知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人车,包括车体、传感器、第一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传感器、第一处理器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均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第二处理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人机本体设置有用于承载无人车的吊架,所述第二处理器分别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三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信;
接收端,包括第四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三无线通信模块通信;
其中,所述无人车的数量有多个;所述无人机用于在接收到投放指令后,释放所述无人车,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并下发指令使得所述无人车之间组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包括用于承受无人车重量的底板、舵机和用于限制所述无人车移动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板铰接,所述舵机用于驱动所述挡板旋转,所述舵机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在90°和180°之间变换;
其中,在释放所述无人车时,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舵机旋转,以使所述挡板和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无人车的车体还设置有与所述锁定机构配合的锁环,所述锁定机构与所述第二处理器连接;
其中,在释放所述无人车时,所述第二处理器控制所述锁定机构释放所述锁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或者所述吊架中可容纳至少两个所述无人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为zigbee模块,所述第三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第四无线通信模块均为433MHz通信模块、2G通信模块、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或者5G通信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人体感应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摄像头和拾音器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车的车体上还设置有照明灯、信号标和喇叭。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还包括第三处理器和显示屏,所述第三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第四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10.一种无人车与无人机协同感知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投放指令;
释放所述无人车;
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通信;
接收各所述无人车回传的数据;
向接收端发送各所述无人车回传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53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癌细胞分选与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重防腐合金连接螺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