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环类BTK抑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6243.4 | 申请日: | 202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5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C07D487/04;A61K31/522;A61K31/437;A61K31/53;A61K31/5355;A61K31/519;A61P35/00;A61P37/02;A61P35/02;A61P29/00;A61P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环类 btk 抑制剂 | ||
本发明涉及作为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及其C481突变体抑制剂的杂环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BTK或其C481突变体介导的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控或抑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及其C481突变体活性的杂环类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所述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在治疗和/或预防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BTK是一种重要的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存在于浆细胞,包括B细胞中。B细胞是通过B细胞受体(BCR)被活化的,而BTK在BCR介导的信号通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B细胞上的BCR被活化后,引起BTK的激活,导致下游的磷脂酶C(PLC)浓度增加,并激活IP3和DAG信号通路。这一信号通路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粘附和存活,在B细胞淋巴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BTK抑制剂通过抑制BTK的活性而抑制B淋巴瘤细胞的增殖,破坏瘤细胞的粘附,促进瘤细胞的凋亡,使BTK在B细胞相关的癌症中成为令人注目的药物靶点,比如针对治疗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套细胞淋巴瘤(MC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边缘区淋巴瘤(MZL)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等等。目前已有几个BTK抑制剂上市,包括Abbvie/JNJ的ibrutinib、AZ的acalabrutinib、Beigene的zanubrutinib和Gilead/Ono的tirabrutinib,还有多种BTK抑制剂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BTK抑制剂除了可以治疗B细胞相关淋巴瘤外,还可以抑制B细胞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B细胞呈递自身抗原,促进T细胞活化分泌致炎症因子造成组织损伤,同时又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触发自身免疫反应。T和B细胞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调节链,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失控,加重组织病理损伤。研究显示,体内存在着调节性B细胞,可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他机制,负向调控免疫应答,抑制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所以,BTK可以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发性硬化症(M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天疱疮(pemphigus)等的药物靶点。针对自身免疫适应症,BTK抑制剂还处于临床研究中,其中Principia的rilzabrutinib和Merck Serono的evobrutinib分别在治疗天疱疮和多发性硬化症中取得了有效结果。
已上市及多数在研的BTK抑制剂都为不可逆抑制剂,通过共价结合位于BTK蛋白481的半胱氨酸残基而抑制BTK的活性。部分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ibrutinib治疗一段时间后,BTK的C481出现了突变,比如C481S,使ibrutinib失去了与蛋白共价结合的位点,导致ibrutinib的活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ibrutinib产生了耐药性(Quinquenel,et.al Blood2019,134,641-644)。
因此,本发明设计具有通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可逆BTK抑制剂,有效地抑制BTK及其C481突变体的活性,从而克服不可逆BTK抑制剂因C481突变而引起的耐药性。
发明内容
定义
除非另有相反陈述,否则下列用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具有下述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