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耐高温膜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6983.8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0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雷开;金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18 | 分类号: | B32B3/18;B32B7/12;B32B15/085;B32B15/20;B32B27/06;B32B27/08;B32B27/30;B32B27/32;B32B27/36;B32B33/00;B29D7/01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24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耐高温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中的复合耐高温膜包括内包装层(1)、隔热层(2)、过渡层(3)、缓冲层(4)和外包装层(5),所述隔热层(2)包括外侧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和位于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之间的中空玻璃微珠(202),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内包装层(1)与隔热层(2)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复合,25-30℃的温度下,在内包装层(1)的流延聚丙烯薄膜一侧的外圈以8-9g/㎡的标准均匀涂上胶黏剂,把隔热层(2)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通过压合与内包装层(1)的流延聚丙烯薄膜连接,在45-55℃的烘道中烘烤24-26小时;
S2:隔热层(2)的中空玻璃微珠(202)与内包装层(1)和过渡层(3)复合,25-30℃的温度下,在经S1处理后的复合膜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之间的内包装层(1)的流延聚丙烯薄膜上和过渡层(3)的铝箔的一侧面以8-9g/㎡的标准均匀涂上胶黏剂,把微珠均分板(6)插入大量中空玻璃微珠(202)聚合堆中,向上平移取出微珠均分板(6)左右微晃,使中空玻璃微珠(202)卡在微珠均分板(6)的通孔中形成均布,涂有胶黏剂的内包装层(1)从上向下与微珠均分板(6)上的中空玻璃微珠(202)结合,经10-15分钟初步固化后,下移微珠均分板(6),使用过渡层(3)的铝箔涂有胶黏剂的一面与中空玻璃微珠(202)的一面接触压合,使过渡层(3)的铝箔与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和中空玻璃微珠(202)接触,在45-55℃的烘道中烘烤24-26小时,微珠均分板(6)均匀开设有孔径为6-8μm的通孔,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层(201)采用厚度为12-14μm的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中空玻璃微珠(202)的外径为10-12μm;
S3:复合缓冲层(4),把经S2处理后的复合膜取出,在过渡层(3)的铝箔一面和外包装层(5)的聚酯薄膜的一侧均以8-9g/㎡的标准均匀涂上胶黏剂,缓冲层(4)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袋放在中间,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袋的边缘与胶黏剂接触,过渡层(3)的铝箔和外包装层(5)的聚酯薄膜在外沿相接触压合,在45-55℃的烘道中烘烤24-26小时,缓冲层(4)采用充满氮气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袋,缓冲层(4)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膜袋内部的氮气气压值为1.5-2个标准大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包装层(1)采用厚度为20-50μm的流延聚丙烯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3)采用厚度为5-20μm的铝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层(5)采用厚度为2-25μm的聚脂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耐高温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剂采用同时适用塑/塑和铝/塑的浓度为0-45%的耐高温聚氨酯胶黏剂,且胶黏剂的涂抹重量为8-9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698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热硅胶胶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显示屏激光切割装置以及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