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37085.4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2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柏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60 | 分类号: | B60L53/60;B60L53/16;H01R13/40;H01R13/6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11800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自动 充电站 安全 防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属于充电站安全防护领域,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当发生温度异常升高或者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控制防护气囊膨胀排开充电插头,在持续充气时,防护气囊炸裂,同时配合防护气囊内部的内顶角棒,在气囊炸开时,同时在高温作用下,双向解球脱落被吸附在充电插头的通电端上,配合内导热网的作用,双向解球内外同时导热,可以有效加速双向解球整体的融化,进而提高绝缘贴附颗粒完全溢出的速度,使得绝缘贴附颗粒能够贴附在充电插头通电端表面,达到绝缘的作用,进而有效保证充电插头通电端的安全,有效保证火灾影响范围不易因脱落的充电插头而意外扩大,减少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站安全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充电站和汽车加油站相类似,是一种“加电”的设备,可以快速的给手机、电动车、电动汽车等充电。充电业务模式是指电动汽车用户在汽车电能将要耗尽的时候选择到固定地点的充电站和充站桩为汽车的电池进行直接充电的模型。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使用过程中,充电站属于无人管理的模式,全部采用智能充电的方式,用户只需要插入IC卡即可进行自动充电。但是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安全性较低,充电站长时间使用会过热,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火灾,而在发生火灾时,若是未及时断开充电接口,容易导致温度升高的速度加快,使得危险系数增加,导致火灾影响范围扩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它通过在汽车充电口处安装防护气囊,当发生温度异常升高或者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控制防护气囊膨胀排开充电插头,在持续充气时,防护气囊炸裂,同时配合防护气囊内部的内顶角棒,在气囊炸开时,同时在高温作用下,双向解球脱落被吸附在充电插头的通电端上,配合内导热网的作用,双向解球内外同时导热,可以有效加速双向解球整体的融化,进而提高绝缘贴附颗粒完全溢出的速度,使得绝缘贴附颗粒能够贴附在充电插头通电端表面,达到绝缘的作用,进而有效保证对于充电插头通电端的安全防护,有效保证火灾影响范围不易因脱落的充电插头而意外扩大,降低安全隐患。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自动充电站的安全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充电站的顶部设置摄像监控系统、温度传感器以及烟雾传感器,摄像监控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用户的手机端连接,进行实时监测车辆的充电情况;
S2、汽车充电口处安装防护气囊,当温度传感器接受到高于阈值的温度信号时,将信号传输给手机端,提醒用户异常情况,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烟雾信号时,将信号传输给手机端,提醒用户异常情况,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信号控制防护气囊充气;
S3、防护气囊迅速膨胀将充电插头从汽车上的充电口处排开,同时防护气囊炸裂,其内部的双向解球掉落并与充电插头吸附;
S4、在高温作用下双向解球逐渐溶解,其内部的绝缘贴附颗粒洒落,包裹在充电插头外表面,实现绝缘防护,减少漏电的可能性;
S5、手机端用户同时可以及时通知消防人员及时进行消防救助,缩小火灾影响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7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