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411.3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4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平;田儒洲;杨成琦;李岩;王振强;陈小林;程世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8 | 分类号: | B66C13/08;B66C19/00;B66C7/08;B66C11/00;B66C13/00;B66C15/00;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10003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构件 起重 吊装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设备包括两组支架,支架包括两组主支架、四根斜撑和两组连接系;支架与钢梁主结构之间相连;支架上方安装天车梁和天车。该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将主支架底座与钢梁进行连接;将斜撑一端与钢梁连接,将斜撑另一端与主支架连接;将横向连接系与两主支架之间连接;将天车梁于主支架连接;将天车安装于天车梁之上。本发明通过采用主支架延伸于钢梁之外,利用天车的起落功能,达到特殊地域环境下钢梁构件起落吊装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桥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国内桥梁建设无论从种类、外观、数量或是重量、高度、跨度等方面,都在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同时随着路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跨越峡谷、江河两岸的桥梁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在拉动地域经济与互通的同时,大型、跨越型桥梁工程施工情况大量出现。
在跨越峡谷、河道等非常规桥梁架设施工过程中,因受地形等环境因素影响,常规架设设备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因此,制造一款针对非常规环境下的钢梁架设起重吊装设备,来满足现场起重吊装需要显得尤为迫切,这也为本发明提供了有利的企业需求及实用背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吊装装置,以解决受特殊地域环境影响下,常规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无法进行吊装作业的施工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包括安装在桥梁顶部钢梁上方且相互平行的两组主支架,两组主支架所在竖直面均与主桥中心线所在竖直面垂直,两组主支架的的中前部伸出钢梁顶部平面且两组主支架顶部分别水平安装有天车梁;两组主支架的前端之间通过第一组连接系连接,两组主支架的后端之间通过第二组连接系连接,两个天车梁之间设置有在两组连接系之间移动的天车;每组主支架的底部均与钢梁顶部相连接,每组主支架外侧均通过一对斜撑与钢梁连接。
本发明主要为解决特殊地域环境中桥梁架设施工无法采用常规吊装设备及方案进行实施的问题,如在峡谷之间,常规吊机无法触及到施工作业区域,或在特定水域中船只无法进行停靠作业等环境中进行施工,将本发明设置在可吊装操作区域,天车通过主支架延伸位置,将构件提升至桥面高度,天车通过天车梁移动至桥面正上方,将构件卸至桥面上方运送通道,经由通道将构件运送至架设作业区域,完成架设作业任务。为施工提供了便捷安全的作业条件,减少一些手续或施工步骤,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方案完成:将主支架的底座与钢梁固定连接;将斜撑一端与钢梁固定连接,将斜撑另一端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将连接系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将天车梁与主支架固定连接;将天车与天车梁轨道连接;将缆风绳与斜撑固定连接。
本发明选用桥梁构件起重吊装装置,为桥梁吊装作业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生产设备及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B处向视图;
图3为图1中C处向视图;
图4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F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G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标:
1-钢梁;2-主支架;3-斜撑;4-连接系;5-天车梁;6-天车;7-缆风绳;8-垫座;9-柱脚;10-柱脚加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