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8833.0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邱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9/00 | 分类号: | H01H49/00;B23D21/00;B23D33/02;B21D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排气 | ||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包括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多组封钳装置、位于工作台内用于抽换继电器内的气体的抽换气装置;封钳装置包括承托平台、用于夹紧继电器的气管的夹持组件和裁切组件,承托平台的上表面成型有通孔,裁切组件包括裁切液压缸、连接在裁切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的活动刀头、与承托平台固定连接的固定刀头,活动刀头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活动切割部,固定刀头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固定切割部,裁切液压缸的活塞缸伸出时,固定切割部抵接活动切割部。整个抽换气、封钳的过程不需要工人进行一步步操作,而是工作台同时加工多个继电器,因此生产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继电器生产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领域,电动汽车行业可谓发展迅猛,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必备产品,数量也成几何倍的增长。大量生产充电桩的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新兴市场,对充电桩继电器的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充电桩继电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将继电器先搬到抽换气设备上,等到将继电器内的空气换成需要的气体后,工人操作封钳刀具封钳继电器的气管,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封钳排气台,包括工作台、位于工作台上的多组封钳装置、位于工作台内用于抽换继电器内的气体的抽换气装置;所述封钳装置包括承托平台、用于夹紧继电器的气管的夹持组件和裁切组件,承托平台的上表面成型有通孔,所述裁切组件包括裁切液压缸、连接在裁切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的活动刀头、与承托平台固定连接的固定刀头,所述活动刀头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活动切割部,所述固定刀头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固定切割部,裁切液压缸的活塞缸伸出时,固定切割部抵接活动切割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继电器放置在每个承托平台上,继电器的铜制气管穿过通孔被夹持组件夹持。通过抽换气装置将继电器内的气体抽出后,注入需要的气体。然后裁切液压缸带动活动刀头向固定刀头的方向运动,活动刀头的活动切割部抵接固定切割部,活动切割部与固定切割部配合将气管切断。由于活动切割部和固定切割部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因此气管被切割的同时会将气管的断口处挤压形变成封口结构。由于整个抽换气、封钳的过程不需要工人进行一步步操作,而是工作台同时加工多个继电器,因此生产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抽换气装置包括主管道、与主管道相连通的进气管、与主管道相连通的真空罐、与真空罐相连通的真空泵和分子泵,所述真空罐和主管道连通处设有主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与主管道连接处设有进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时,进气阀处于关闭状态,主控制阀处于开启状态。先启动真空泵,达到指定真空度后,自动启动分子泵继续抽抽气达到高真空度的状态。分子泵需要在一定真空度的环境下才能工作,因此先通过真空泵抽真空来满足分子泵的工作环境要求。注入气体时,关闭主控制阀、开启进气阀。
优选的,所述抽换气装置还包括与主管道相连通的维持泵,所述维持泵和主管道连接处安装有维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后一组继电器的加工后,需要进行下一组继电器的抽换气时,由于主管道内已经充满气体,直接打开主控制阀将导致气体进入真空罐内影响分子泵的工作环境。因此先将维持阀打开,维持泵启动。将主管道内抽到一定真空度后,再关闭维持阀,打开主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通气管、位于通气管上方配合夹持气管的夹持件、带动夹持件在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之间切换的夹持气缸,所述通气管的中部成型有通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管被夹持组件夹持时,可以通过通气管对继电器内进行抽换气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华创真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8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