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部目标掌纹提取及与中线拟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39615.9 | 申请日: | 202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9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冀伦文;马玉兰;王华虎;赵紫娟;李慧芝;赵涓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32;G06T7/11;G06T7/13;G06T7/136;G06T7/187 |
代理公司: | 太原九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7 | 代理人: | 高璇 |
地址: | 030002 山西省太原市小点区综改示范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目标 掌纹 提取 中线 拟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部目标掌纹提取及与中线拟合方法,包括:S101、读取待测掌纹图像:S102、对待测掌纹图像进行关键点定位,分割出生命线所在感兴趣区域;S103、增强生命线所在部分手掌图的掌纹,定位生命线;S104、根据关键点定位中线;S105、拟合生命线与中线,判断生命线与中线是否相交,如是,输出权值,运用计算机手段分析手部掌纹,有效解决了中医掌纹诊病医学领域对于专家经验的强依赖性问题,并与中医掌纹诊病理论相联系,得出测试者是否有潜在风险患病或者是否已经患病;适用于医学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图像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部目标掌纹提取及与中线拟合方法。
背景技术
手部掌纹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重要的表征窗口,研究掌纹可认识机体内部的发展状况。手掌皮肤下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集中,身体细胞新陈代谢会直接影响掌纹的走向,就将身体健康信息以纹路的形式表现在手掌上。然而手掌上的纹路多而杂乱,一些细小纹路会随着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发生沉、浮、消、长变化,而一些精细纹路会出现在手掌的特定区域映射着对应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掌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各界关注,特别是在中医掌纹医学领域。
中医掌纹医学属于中医诊断学望诊的一部分,称之为中医掌纹诊断学,掌纹诊病基础理论包括,十四条线、八卦分九区、八种病理纹、内脏反射区等。其中八种病理纹提示疾病性质,十四条掌纹线提示疾病部位。此技术人人可学、易普及推广,实践性强,能够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具有使掌纹诊病的诊断统一明了、直观可辨,定位定性,诊断过程变玄为实,极为客观。
掌纹有三条主线,生命线、事业线、婚姻线;生命线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主管生命的线,也称本能线,是本发明准备提取并进行拟合的目标掌纹。就是由虎口中央起点,自然走向手腕之处,将大拇指围起之掌纹线。标准的生命线,不可以超过或者远离中线,它代表人的寿命、体质、活力、能力、精力、健康状况以及所患疾病的轻重情况,生命线越靠近或者超过中线的是健康的偏碱性体质,如果不是,就是偏酸性体质。
通常掌纹识别方法包括:基于主线的识别方法、基于子空间的识别方法、基于编码的识别方法等。传统的掌纹识别技术大多应用在掌纹信息丢失、假掌纹入侵等安全性问题中,并未对提取到的掌纹线进行拟合,进一步与中医诊断结合判别其病理特征,且目前实现计算机自动掌纹诊病还是一个相当困难又极富挑战的前沿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依靠计算机手段自动进行目标掌纹与手掌中线拟合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部目标掌纹提取及与中线拟合方法,包括:
S101、读取待测掌纹图像:
S102、对待测掌纹图像进行关键点定位,分割出生命线所在感兴趣区域;
S103、增强生命线所在部分手掌图的掌纹,定位生命线;
S104、根据关键点定位中线;
S105、拟合生命线与中线,判断生命线与中线是否相交,如是,输出权值。
优选地,所述关键点为各骨节所在部位,将整个手部视为一个对象,手部的手腕点处编号为0,每根手指的三个指节和指尖依次编号为1—20;所述编号0 与编号13的中点、编号5、编号0所构成的三角形区域为生命线所在感兴趣区域。
优选地,所述中线为编号0与编号9的连线。
优选地,在增强生命线所在部分手掌图的掌纹之前,还包括:S106、通过 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生命线所在感兴趣区域的掌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慧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396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