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6492.1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1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珍;刘凤志;宁志伟;侯杰;梁文靖;杨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49/08 | 分类号: | C07D249/08;C07D233/94;A61K31/4196;A61K31/4164;A61P31/04;A61P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慧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21 | 代理人: | 由元 |
地址: | 276005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素 唑醇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如式I所示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其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等细菌、以及产朊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菌、黄曲霉菌、假丝酵母菌等真菌都表现出很高的抑制活性,能够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素,化学名称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比如抑制免疫、抗肿瘤、抗微生物、解痉、止咳、导泻、利尿等,因而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医用价值。研究表明,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但抗微生物效果不太理想,因此,科研工作者从大黄素的母体结构入手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活性较好的大黄素衍生物,以期开发成为新的抗微生物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式(I)所示结构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
其中,Im为仅含氮的杂芳基。
可选地,Im为三唑基或咪唑基。
进一步地,Im为1,2,4-三唑基、4-硝基咪唑基或2-甲基-5-硝基咪唑基。
一种制备上述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有机溶剂中,在碱存在的条件下,式(II)所示的1,8-二羟基-3-甲基-6-(环氧乙烷-2-基甲氧基)蒽-9,10-二酮与Im-H发生反应,制得式(I)所示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乙醇、无水甲醇、乙腈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碱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反应温度为50~80℃。
进一步地,待反应结束后除去有机溶剂,残留物经柱层析分离,干燥,得到式(I)所示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
可选地,所述柱层析为硅胶柱层析,洗脱剂为体积比为10:1的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其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体外抗微生物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等细菌、以及产朊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菌、黄曲霉菌、假丝酵母菌等真菌都表现出很高的抑制活性,能够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或抗真菌药物,从而为临床抗微生物治疗提供更多高效的候选药物,有助于解决日趋严重的耐药性、顽固的致病性微生物以及新出现的有害微生物等临床治疗问题。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大黄素唑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原料易得、合成线路短、工艺简便,具有成本低廉、可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摄像头定位结构
- 下一篇:应用于含磷废水的生物制剂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