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底壳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46500.2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9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饶鹏;徐天添;唐元媛;万建;管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底壳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油底壳和车辆,所述油底壳包括:内油底壳、外油底壳和阀芯;所述内油底壳位于所述外油底壳内,所述内油底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内油底壳上设置有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机油孔和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导向孔;所述阀芯包括上阀板、导向轴和限位部,所述上阀板和所述限位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导向轴的相对两端,通过所述导向轴在所述导向孔内移动,使得所述阀芯在所述上阀板支撑于所述导向板上的位置、所述上阀板封堵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和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向板接触的位置间移动。阀芯的开合满足发动机处于停机、中低转速、中高转速三种工况下内油底壳、外油底壳机油循环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底壳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越来越严,部分主机厂采用了可变油量油底壳技术,其原理是暖机时,机油温度较低,内、外油底壳连通的温控阀处于关闭状态,机油泵主要吸取内油底壳的机油进行循环。由于内油底壳的机油量较小,机油可快速升温,达到工作温度,从而降低摩擦,进而降低燃油耗。在机油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温控阀开启,外油底壳的机油可从温控阀处流入内油底壳,防止一直采用内油底壳的机油导致机油过快劣化。
内、外油底壳的切断、连通主要通过温控阀,如节温器等,外油底壳的机油流入内油底壳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机油泵吸油口的吸力,但是,由于温控阀布置位置离机油泵吸油口的位置较远,在温控阀处吸力较弱,内、外油底壳的机油交换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底壳和车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温控阀的位置离机油泵吸油口的位置较远,在温控阀处吸力较弱,内、外油底壳的机油交换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内油底壳、外油底壳和阀芯;
所述内油底壳位于所述外油底壳内,所述内油底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吸油口相对;
所述内油底壳上设置有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包括固定部和导向板,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内油底壳上与所述外油底壳相对的表面上,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板上,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机油孔和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导向孔;
所述阀芯包括上阀板、导向轴和限位部,所述上阀板和所述限位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导向轴的相对两端,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导向孔内,通过所述导向轴在所述导向孔内移动,使得所述阀芯在所述上阀板支撑于所述导向板上的位置、所述上阀板封堵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和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向板接触的位置间移动。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板的外缘上。
优选地,所述上阀板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通孔的形状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导向板为圆形,所述固定部为环形侧板。
优选地,所述上阀板为圆形,所述通孔的形状也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具体为限位片。
优选地,所述机油孔的数目为4个。
优选地,每个所述机油孔的形状呈扇形。
优选地,4个所述机油孔位于所述通孔周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油底壳。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阀芯的移动不受机油温度的影响,避免了车辆长期处于低温工作状态下,内油底壳内机油劣化导致异常磨损的情况,同时,该油底壳的机械结构简单可靠,不受电磁环境干扰,再者,阀芯移动可多次改变以适应发动机多种工况下内油底壳、外油底壳间机油循环或封闭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46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