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0594.0 | 申请日: | 2020-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3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输电 线路 巡检 机器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两侧靠近边缘处分别安装有行走机构,固定板的顶面中部安装有越障机构,行走机构和越障机构的结构相同,且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连接板、支撑柱、限位管、固定座和电动推杆一。本发明巡检机器人在架空线路上移动的时候根据设定的顺序来反复伸出和收回行走机构和越障机构,来达到越障的效果,越障的时候机器人不会因为晃动而从输电线上掉下,保证了机器人的安全工作;巡检机器人可根据线路的倾斜度来调整行走机构的长度,从而调整机体的倾斜角度,达到爬坡的效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便于后期的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巡检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人多地广,许多偏远地区的地理位置复杂,因而长期受到无电的困扰。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偏远地区也逐渐实现电力资源的普及,但由于距离遥远,单使用高压输电线传输会大大提高经济投入,所以超高压输电线传输应运而生。超高压输电线的巡检检查对保护电网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但超高压输电线分布广泛,部分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人工巡检方式由于劳动强度大,巡检精度低,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只能寻求新的巡检方式。
架空线路暴露在大气环境中,会直接受到气象条件的作用,必须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以适应当地气温变化、强风暴侵袭、结冰荷载以及跨越江河时可能遇到的洪水等影响。同时,雷闪袭击、雨淋、湿雾以及自然和工业污秽等也都会破坏或降低架空线路的绝缘强度甚至造成停电事故。架空线路还存在电磁环境干扰问题。这些因素都必须在架空线路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中加以考虑。
目前,现有的巡检机器人的发展为架空超高压电力线的巡检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但是,现有的巡检机器人的结构复杂,操作难度较高,其越障能力一般,在越障时机体倾斜容易发生倾倒、掉落的风险。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的巡检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两侧靠近边缘处分别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固定板的顶面中部安装有越障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和越障机构的结构相同,且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连接板、支撑柱、限位管、固定座和电动推杆一,所述行走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板、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从动轮、主动轮和传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中部开设有连接孔二,靠近从动轮的所述侧板外侧安装有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的输出端穿过连接孔二且与传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中部且与从动轮的对立面上开设有连接孔一,所述连接孔一的内壁上固定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为八棱柱结构且所述传动轮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传动柱镶嵌连接的传动槽,靠近主动轮的所述侧板外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穿过侧板且与主动轮侧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侧板的下端与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竖直固定在连接板的底面中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延伸至限位管内且与电动推杆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管竖直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采用螺栓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电动推杆一安装在固定板的底部且输出端贯穿固定板与固定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板的顶面中部且位于线路的行走路径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部向内凹陷呈弧形结构,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防撞轮,所述防撞轮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孔二的内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呈环形分布,所述传动轮的表面且靠近从动轮的一端安装有四个呈环形分布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端部延伸至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轮的两端为渐缩状且形成圆台结构,所述传动轮的表面中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呈环形分布的防滑条,所述防滑条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表面凹陷形成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0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