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55053.7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芙蓉;洪彪明;谢长君;路帅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58/27;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外部 联合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包括外部加热源以及内部加热电路,所述外部加热源与所述内部加热电路一起工作,实现内外部联合加热。本发明可以对电池进行无损快速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是采用锂离子电池,其具有功率性能良好、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在低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变差,表现为可用容量和功率会大幅下降,导致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缩短,同时在低温环境中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会延长甚至损坏电池,这极大的限制了电动汽车在温度较低的地区的推广。
目前,改善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是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操作。现阶段主要有外部加热法和内部加热法。外部加热依托车用热管理技术,通过在动力电池包或动力电池模块外部高温液体或气体、电加热板、相变材料及利用珀尔贴效应等实现热量由外向内的热传导,此方法对动力电池包的结构,安装有一定的要求,且加热时动力电池温度梯度较大;内部加热方法是利用电流流过电池所产生的焦耳热来加热动力电池。虽然内部加热法较外部加热法具有更快的加热速度,更好的温度一致性,但是对充放电导体有较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内部加热效率慢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包括外部加热源以及内部加热电路,所述外部加热源与所述内部加热电路一起工作,实现内外部联合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利用将内部加热方式与外部加热方式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点,实现动力电池的高效无损升温。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结构图;
图1b是本发明提供的动力电池内外部联合加热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原理图;
图2a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部加热电路的结构图;
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部加热电路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内外部联合加热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原理图;
图4是有线充电器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在图4的有线充电器中集成内部加热功能的一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在图4的有线充电器中集成内部加热功能后的加热电路图;
图7是无线充电器一实施方式的充电电路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在图7的无线充电器中集成内部加热功能的一实施方式的原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在图7的无线充电器中集成内部加热功能后的加热电路图;
图10是电动机及电机控制器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内部加热电路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电流图。
附图标记:
10、内部加热电路,1、加热电感,2、加热全控器件、3、控制器,4、动力电池,6、外部加热源,61、PTC发热器,62、循环泵,11、逆变器,12、变压器,13、整流桥,21、定子绕组,22、逆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5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靠港岸电变频变压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市政混凝土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