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8807.4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文;冯仰利;骆富贵;杨立坤;梁彦勇;陈伟健;石晋;杨文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汽车 | ||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所述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所述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所述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所述水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水套和缸盖下水套,所述缸盖上水套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和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却液出口设置于所述缸盖下水套靠近所述发动机的进气侧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入口,所述缸盖下水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的接口,所述第三冷却液入口与所述接口连通,以使进入所述缸盖下水套中的一部分冷却液能进入到所述缸盖上水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出口,所述第三冷却液出口同时与所述第三冷却液入口、所述水泵连通,所述第三冷却液出口位于所述缸盖上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却液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后再与所述水泵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四冷却液入口和第四冷却液出口,所述第四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缸体水套连通,所述第四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包括电动水泵,所述电动水泵连接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暖风芯体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所述暖风芯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所述暖风芯体的出口与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水泵连通。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880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油设备
- 下一篇:含碳固废燃烧利用与烧结烟气净化处理的耦合工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