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58807.4 | 申请日: | 202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文;冯仰利;骆富贵;杨立坤;梁彦勇;陈伟健;石晋;杨文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F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冷却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水泵连通,缸体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水泵。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降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将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带走,以避免各种不良现象产生;另一方面是在发动机冷启动时,使发动机尽快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快速暖机),以降低发动机摩擦功,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然而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却液从水泵流出后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入缸体水套,另一部分流入缸盖水套,该流动方式不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影响发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其有利于提高冷却液的冷量利用效益,降低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第一冷却液入口与水泵连通,缸体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出口连通的第二冷却液入口,缸体水套设置有第二冷却液出口,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水泵连通,以使来自水泵的冷却液能先进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后,再流入缸体水套以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后回至水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水套包括缸盖上水套和缸盖下水套,缸盖上水套设置于缸盖下水套的上方,第一冷却液入口和第一冷却液出口均设置于缸盖下水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液入口设置于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第一冷却液出口设置于缸盖下水套靠近发动机的进气侧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入口,缸盖下水套设置有与第一冷却液入口连通的接口,第三冷却液入口与接口连通,以使进入缸盖下水套中的一部分冷却液能进入到缸盖上水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缸盖上水套设置有第三冷却液出口,第三冷却液出口同时与第三冷却液入口、水泵连通,第三冷却液出口位于缸盖上水套靠近发动机排气侧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冷却液出口和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后再与水泵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四冷却液入口和第四冷却液出口,第四冷却液入口与缸体水套连通,第四冷却液出口与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水泵包括电动水泵,电动水泵连接于第一冷却液入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暖风芯体和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暖风芯体的入口与第二冷却液出口连通,暖风芯体的出口与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入口连通,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出口与水泵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58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隔油设备
- 下一篇:含碳固废燃烧利用与烧结烟气净化处理的耦合工艺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