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3263.0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黄静恩;岳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7/00 | 分类号: | A62B7/00;A62B9/00;A41D13/005;A41D27/28;F25B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殷爱钧;梁永芳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风 制冷 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通风制冷设备能够设置在穿戴设备上;包括:热电模块、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还包括气体污染物传感器和空气净化模块,气体污染物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穿戴设备的朝向人体的一侧空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空气净化模块能够对穿戴设备的朝向人体的一侧的空气进行净化,空气净化模块还能够根据气体污染物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而被提醒是否应该被开启、或关闭或进行更换。根据本发明同时解决了穿戴设备(优选口罩)在佩戴后会存在内侧温度较高、且口罩内无法自动判断空气净化滤材是否需要更换的问题,既能降低内侧温度,还能有效判断空气净化滤材是否需要更换,智能化程度有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口罩作为一种卫生用品,一般佩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口罩只在特定人群或特殊环境条件下使用,佩戴时间相对较短,佩戴舒适性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对于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以及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在炎热夏天或在通风不良的室内,戴口罩又闷又热,除了不适感增加以外,甚至会产生皮肤病。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以及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口罩的佩戴人群和佩戴环境条件都呈现出了爆炸式的扩增,直接导致佩戴时间的大幅增加,佩戴的舒适性问题日益凸显。
口罩在长期佩戴时,口罩下的皮肤一直处于闷热、不透气的环境,这种环境会加速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还会破坏面部皮肤的水油平衡,导致皮肤变干、出油、长痘等,对于皮肤比较敏感的人,甚至还会出现接触性皮炎,脸上长出红斑、丘疹,整个面部发红发痒。
由于现有技术中口罩内侧温度较高、且无法自动判断空气净化滤材是否需要更换等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在佩戴后会存在内侧温度较高、且口罩内无法自动判断空气净化滤材是否需要更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和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其中:
所述通风制冷设备能够设置在穿戴设备上;且所述通风制冷设备包括:热电模块、第一散热模块和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热电模块的冷端侧,所述第二散热模块设置在所述热电模块的热端侧,且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位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朝向人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模块位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朝向外界的一侧;
所述通风制冷设备还包括气体污染物传感器和空气净化模块,所述气体污染物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所述穿戴设备的朝向人体的一侧空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能够对所述穿戴设备的朝向人体的一侧的空气进行净化,所述空气净化模块还能够根据所述气体污染物传感器检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而被提醒是否应该被开启、或关闭或进行更换。
优选地,所述空气净化模块包括SiO2气凝胶和阀门,所述阀门能够被打开以使得朝向人体的一侧的空气中的污染物进入SiO2气凝胶而被吸附,所述阀门还能够被关闭以阻断SiO2气凝胶对朝向人体的一侧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优选地,所述通风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罩设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外部;和/或,所述通风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罩设在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壳上与所述热电模块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热电模块和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之间能够形成气流连通,使得所述穿戴设备外侧的空气能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到达所述热电模块、并进入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中以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换热;和/或,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3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