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编码器导线点焊机构及点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3784.6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9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思斯;刘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思斯 |
主分类号: | B23K3/00 | 分类号: | B23K3/00;B23K3/06;B23K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编码器 导线 点焊 机构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导线点焊机构及点焊方法和焊接装置。该机构包括点焊驱动组件、焊丝供料组件和锡丝焊接组件;点焊驱动组件和锡丝焊接组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点焊驱动组件输出端与焊丝供料组件相连接;锡丝焊接组件与焊丝供料组件相连接,并且锡丝焊接组件输出端与焊丝供料组件相连接;点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焊丝供料组件和锡丝焊接组件;焊丝供料组件用于焊丝丝的上料;锡丝焊接组件用于编码器和导线之间的焊接;该机构通过设置焊丝供料组件和锡丝焊接组件减少编码器和导线的焊接误差,保证焊接位置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编码器导线点焊机构及点焊方法和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编码器是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而编码器通常需要与导线焊接导通,进而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将位移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在编码器装配的过程中,编码器与导线焊接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编码器与导线焊接不到位会导致编码器与控制系统导通效果不好,甚至造成控制系统接收不到编码器位移信号。因此编码器组装过程中编码器与导线焊接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公开号为CN206038024U,专利名称为一种编码器连接装置,包括旋钮盖、旋钮圈、旋钮盖支架以及编码器,旋钮盖扣接在旋钮盖支架的一端,旋钮盖支架套设在旋钮圈中,并且其另一端可滑动地套接在编码器内,旋钮圈扣接在编码器上,编码器焊接在PCB上,旋钮盖支架与旋钮盖扣接的一端的外周缘上向外凸伸出限位块,限位块的外边缘靠近旋钮圈的内壁,并且其外边缘与旋钮圈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在按压旋钮盖带动旋钮盖支架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块抵顶支撑旋钮圈的内壁,能够很好地限制旋钮盖支架在移动时产生晃动,从而有效地防止在按动旋钮盖过程中产生晃动的问题,其具有用户体验效果佳的优点。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对编码器和导线进行焊接时,直接使用气抓手移动到固定位置夹紧编码器外表面,而后焊接机构对夹紧后的编码器和导线焊接;而气抓手夹紧编码器时只对编码器有抓紧作用没有定位作用;当编码器放置位置出现微小偏移或者编码器外表面制造误差较大时,气抓手抓取编码器外表面的位置相对于原抓取位置会发生变化,即抓取位置相对于编码器的原焊接位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编码器和导线焊接位置的不准确。2、对编码器和导线进行焊接时,焊丝供料机构与焊丝点焊机构分开布置;需要焊接时,焊丝供料机构和焊丝点焊机构分别运动到相同焊接工位对编码器和导线进行焊接;而对编码器和导线焊接时需要焊丝供料机构输出焊丝口与焊丝点焊机构输出端焊接电极精确配合,以避免出现焊丝供料不足或者焊丝点焊位置距离焊丝供料位置较远不能焊接的情况;当焊丝供料机构与焊丝点焊机构分开布置时,需要分开控制焊丝供料机构与焊丝点焊机构各自的运动位置,即需要两套控制系统控制不同的机构;而两套控制系统相对于一套控制系统更加容易产生误差,当焊丝供料机构或者焊丝点焊机构其中一个控制系统出现误差时,焊丝供料机构与焊丝点焊机构的相对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焊丝供料机构与焊丝点焊机构的相对位置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通过设置焊丝供料组件和锡丝焊接组件减少编码器和导线的焊接误差,保证焊接位置的稳定性的一种编码器导线点焊机构及点焊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对编码器和导线进行固定及定位,保证编码器和导线焊接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设置点焊机构减少编码器和导线的焊接误差,保证焊接位置的稳定性的一种编码器导线焊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思斯,未经郑思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37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