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松弛式丝驱动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4622.4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1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龙;刘北;胡波;尹来容;徐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10 | 分类号: | B25J9/10;B25J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松弛 驱动 机器人 | ||
1.一种避免松弛式丝驱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减速电机(101)、第二减速电机(102)、第三减速电机(103)、第四减速电机(104)、驱动块外壳(1)、间隔盘(2)、空间连杆(3)、弹簧装置(4)、第一牵引丝(5)、第二牵引丝(6)、第三牵引丝(7)、第四牵引丝(8)、阀(9)、旋转电机(10)、主动轮(11)、传动带(12)、从动环(13)、内牵引丝(14)、摆杆(15)、转动盘(16)、固定盘(17)、软管(32)、摄像头;其中,所述固定盘(17)内设有入流通道(18)、空腔(26),所述转动盘(16)内设有喷射通道(19)、喷洒通道(20)、喷洒口(21),所述喷洒通道(20)与喷洒口(21)连通,所述转动盘(16)上设有喷头(22),所述转动盘(16)下方设有连接柱(23),连接柱(23)下方设有连接盘(24),所述转动盘(16)下方设有圆柱(25),所述空腔(26)下壁设有限位半环(27),所述圆柱(25)与连接盘(24)位于所述空腔(26)内,所述圆柱(25)的中心线与所述转动盘(16)的中心线不重合;所述空间连杆(3)包括主体(31)与主体上下方的挂耳(30),所述间隔盘(2)上设置有线套(29);
所述驱动块外壳(1)内设置有第一至第四减速电机,第一至第四减速电机均连接有丝盘,四个丝盘对应连接第一至第四牵引丝,所述驱动块外壳(1)上方连接有多个间隔盘(2),每两个间隔盘(2)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空间连杆(3),两个空间连杆(3)分为第一空间连杆与第二空间连杆,每个挂耳(30)上设有圆孔,最上方的间隔盘(2)下方设有挂环(28),最下方的间隔盘(2)上方设有挂环(28),其余间隔盘(2)上下方均设置有挂环(28),所述第一空间连杆与第二空间连杆上方的挂耳(30)的圆孔中心线对齐,所述第一空间连杆与第二空间连杆下方的挂耳(30)的圆孔中心线对齐,所述挂环(28)与所述圆孔通过枢轴连接;第一至第四牵引丝穿过所述线套(29),第一至第四牵引丝的上端均连接在最上方间隔盘的线套(29)内;最上方的间隔盘(2)上方设有所述摄像头;
所述驱动块外壳(1)内还设置有所述阀(9),所述阀(9)的外壳上端环绕有所述从动环(13),所述从动环(13)与所述主动轮(11)之间通过所述传动带(12)传动,所述主动轮(11)由所述旋转电机(10)驱动,所述从动环(13)上设有线盘,所述线盘上缠绕有所述内牵引丝(14),每个间隔盘(2)中都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中穿设有所述软管(32),所述软管(32)沿着所述间隔盘(2)叠加的方向延伸,所述软管(32)上端设有所述固定盘(17),所述固定盘(17)转动连接在最上方的间隔盘(2)的上表面,所述转动盘(16)设置在所述固定盘(17)的上方;
所述转动盘(16)外缘设有所述摆杆(15),所述内牵引丝(14)连接在所述摆杆(15)上,所述喷射通道(19)、所述喷洒通道(20)的中心与所述转动盘(16)的中心距离相同,所述转动盘(16)相对固定盘(17)旋转时,入流通道(18)与喷射通道(19)、喷洒通道(20)依次连通,所述圆柱(25)与所述空腔(26)的下表面抵接,所述圆柱(25)可滑动抵接或脱离所述限位半环(27);所述喷射通道(19)贯穿所述转动盘(16),所述喷洒通道(20)未贯穿所述转动盘(16);
最上方的间隔盘(2)下方设有所述线套(29),最下方的间隔盘(2)上方设有所述线套(29),其余间隔盘(2)上下方均设置有所述线套(29),初始未弯曲位置每两个间隔盘(2)之间上方间隔盘下方线套(29)下表面与下方间隔盘上方线套(29)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定义为h;初始未弯曲状态时,第一牵引丝(5)与第四牵引丝(8)相对于间隔盘(2)中心对称,第一牵引丝(5)与第四牵引丝(8)之间的距离定义为a;弯曲状态时,每两个间隔盘(2)之间,上方间隔盘相对于下方间隔盘的转动角度为θ;第四牵引丝(8)与下方间隔盘上方线套(29)的上表面的交点定义为D点,间隔盘(2)中心线与上方间隔盘的下方线套(29)的下表面的交点定义为Oi+1点,间隔盘(2)中心线与下方间隔盘的上方线套(29)的上表面的交点定义为Oi点;
则弯曲状态时,左侧第一牵引丝(5)的长度变化量Δll与右侧第四牵引丝(8)的长度变化量Δlr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Oi+1Oi=arctan(a/2h),当a给定数值时,选取θ为20度,h的选取满足如下条件:Δlr+Δll>0;所述弹簧装置(4)设置在每两个间隔盘(2)之间;每两个间隔盘(2)之间的弹簧装置(4)数量为二;第一至第四减速电机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驱动块外壳(1)外形为立方体;每个空间连杆(3)上方圆孔的轴线垂直于下方圆孔的轴线所在的竖直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462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