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65228.2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2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舜;邱欣杰;程登峰;朱太云;吴少雷;李森林;夏令志;傅中;吴凯;吴正阳;程洋;刘静;陈清华;陈永志;林桂明;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俊峰 |
地址: | 2306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胶带 缠绕 装置 | ||
一种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缠绕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缠绕孔两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所述第一缠绕孔侧面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一转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转轴与所述第一缠绕孔轴向平行;第二缠绕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缠绕孔两端贯穿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缠绕孔侧面贯穿所述第二缠绕件,所述第二缠绕孔与所述第一缠绕孔串联连通。本实施例实施时,通过第一转动件的转动,带动胶带对目标线缆进行缠绕,保证胶带缠绕质量,使缠绕质量均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线缆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胶带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在使用时通常要在端部安装电缆接头,以便电缆与相关设备或者相关电联连接,在电缆与电缆接头连接时,国标规定需要对接头部进行胶带缠绕,。
目前对电缆缠绕的方法为,工作人员手持胶带将电缆固定后对电缆进行缠绕,缠绕后使电缆满足国标规定。
发明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现有的人工剥切方法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人工对电缆进行胶带缠绕时,由于工作人员熟练度或者缠绕时状态不同,导致电缆的胶带缠绕质量不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缠绕胶带质量不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线缆胶带缠绕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件;
第一缠绕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第一缠绕孔两端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且所述第一缠绕孔侧面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
第一转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转轴与所述第一缠绕孔轴向平行;
第二缠绕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所述第二缠绕孔两端贯穿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缠绕孔侧面贯穿所述第二缠绕件,所述第二缠绕孔与所述第一缠绕孔串联连通。
本发明所述的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其中,包括:
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转动。
本发明所述的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包括:
第一弧形槽,为部分圆环形,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所述第一弧形槽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缠绕孔边缘处;
第一弧形件,所述第一弧形件外边界为部分圆弧形,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位于所述第一弧形槽与所述第一缠绕槽之间,所述第一弧形件两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所述距离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缠绕孔两端之间,且所述第一弧形件外边界直径,且与所述第一弧形槽同中心轴设置;
第二弧形件,为部分圆环形,与所述第一弧形槽配合,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形槽中;
第三弧形件,所述第三弧形件内圈为部分圆弧形,与所述第一弧形件外圈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弧形件上;
第四弧形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弧形件上,所述第四弧形件内圈为部分圆弧形,所述第四弧形件背离所述第三弧形件一侧与第一转动件连接,所述第四弧形件、第三弧形件、第二弧形件与第一弧形件同轴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其中,包括:
缠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用于放置目标胶带。
本发明所述的线缆胶带缠绕装置,其中,所述缠绕部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浙江闪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5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