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66393.X | 申请日: | 202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27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鞠渤宇;梅勇;杨文澍;张强;武高辉;姜龙涛;陈国钦;康鹏超;修子扬;乔菁;周畅;芶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C22C1/10;C22C1/05;C22C21/00;C22C21/02;C22C21/06;C22C21/08;C22C21/10;C22C21/12;C22C21/14;C22C21/16;C22C21/18;C01B32/19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混合 制备 方法 | ||
一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制备石墨烯‑铝混合粉的方法存在石墨烯分散不均匀、石墨烯损伤严重的问题。方法:将石墨烯加入氨水溶液中超声下搅拌得到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将铝金属粉末加入氯化锡溶液中超声下搅拌得到预处理的铝金属粉末溶液,将石墨烯溶液和预处理的铝金属粉末溶液进行混合,得到石墨烯‑铝分散液,最后过滤和干燥。本发明敏化处理能够促进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的界面吸附,提升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的结合;对石墨烯无损伤,制备的石墨烯‑铝混合粉成分可精确控制,生产方便,成本较低。本发明适用于制备石墨烯‑铝混合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新型的纳米增强体,理想状态下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状态的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二维层状结构,拥有极高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130GPa)和热电性能(热导率>5×10-3W/mK)。铝金属粉末是制备铝基材料所需要的重要原料,石墨烯作为一种全新的二维纳米增强体,常常被添加进铝基体中,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石墨烯的添加方式为将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混合,制备石墨烯-铝混合粉,再进行烧结成型。目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主要为机械球磨法、搅拌分散法、原位自生法等。其中机械分散法生产效率高,但是机械球磨的撞击作用会使石墨烯的纳米结构遭到破坏,在完整晶格内产生大量孔洞缺陷(部分sp2碳原子转化为sp3碳原子),孔洞缺陷的存在导致石墨烯应力传递、电子传输和声子导热能力均大幅度下降。搅拌分散法分散程度低,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润湿性差,石墨烯不易吸附分散在铝金属粉末表面,容易出现团聚。原位自生法生长的石墨烯与铝金属结合较好,但是成本较高,产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分散效率高、对石墨烯无损伤、分散程度高、成本低廉的石墨烯-铝混合粉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制备石墨烯-铝混合粉的方法存在石墨烯分散不均匀、石墨烯损伤严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铝混合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石墨烯-铝混合粉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称料:按质量分数分别称取石墨烯和铝金属粉末;
二、石墨烯预处理:将步骤一称取的石墨烯加入氨水溶液中,在超声条件下搅拌,得到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
三、铝金属粉末预处理:将步骤一称取的铝金属粉末加入氯化锡溶液中,在超声条件下搅拌,得到预处理的铝金属粉末溶液;
四、混合:
将步骤二中预处理的石墨烯溶液和步骤三中预处理的铝金属粉末溶液进行混合,在超声条件下搅拌,得到石墨烯-铝分散液;
五、对步骤四所得石墨烯-铝分散液进行过滤和干燥,得到石墨烯-铝混合粉,即完成。
本发明原理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氯化锡的水溶液敏化铝金属粉末表面,使其表面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采用氨水处理石墨烯表面,使其表面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荷;再将预处理的铝粉与石墨烯混合并进行超声搅拌分散,最后经真空抽滤和干燥,即得到石墨烯-铝混合粉。敏化处理能够促进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的界面吸附,提升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的结合,使石墨烯-铝混合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脱附分离;
2、本发明通过高频率超声和搅拌实现石墨烯和铝金属粉末的分散,超声波具有空化作用,针对溶液进行超声处理时,超声波均匀的作用在石墨烯层间并产生细小气泡,使团聚结构被打开,因此,搅拌过程与超声作用相配合,将石墨烯与铝金属粉末均匀混合,成品分散程度高;
3、本发明采用超声波进行分散,不涉及机械作用,对石墨烯无损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石墨烯完整的机械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663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