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及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2570.5 | 申请日: | 202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2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黎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E05B85/10;E05B7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2017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安装 定位 工装 隐藏 车门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及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方法,该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包括:敞口的定位腔体和手持部件;定位腔体包括基板以及布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板筋,板筋的轮廓与待安装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轮廓相适应;板筋与基板形成用于定位装载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容纳空间;手持部件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板筋的一侧,并与基板连接。可将待安装的把手预先装载于定位工装的定位腔体内,并作为一个整体定位在车门的预设安装位置,待把手与车门的预设安装位置固定后可以轻松拔出定位工装,整个过程可以通过单人完成,相较于隐藏式外把手的其他安装工装设备或者人工调节操作,具备拆装方便、成本低且安装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及门把手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水平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汽车对汽车功能要求越来越多;汽车外开启把手作为外饰重要外观件,其外观功能的创新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购买汽车的外观满意度。
汽车外开启把手总成作为汽车外观功能件,当前汽车外开启把手总成普遍采用常规外露式把手,车门外钣金外观面需要做凹坑,以固定把手,并给使用者留出手部操作空间。常规外露把手的这种结构破坏了车身整体造型曲面和线条的完整性、流畅性,隐藏外把手较好的规避了上述问题。
由于隐藏外把手的装车装配要求较高,行业内通行的方案是投入机械手和工装线体设备,成本高投资大;或者完全靠人手工反复拆装、测量、调试,效率低下,不适用大批量生产制作。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的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及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隐藏式车门把手采用机械设备安装成本高或者采用人工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包括:敞口的定位腔体和手持部件;所述定位腔体包括基板以及布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板筋,所述板筋的轮廓与待安装的隐藏式车门把手轮廓相适应;所述板筋与所述基板形成用于定位装载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容纳空间;所述手持部件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板筋的一侧,并与所述基板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板筋的内侧布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限位组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成对布置的第一定位凸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沿所述基板宽度方向成对布置的第二定位凸台。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的材料为塑料或者橡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板筋的一端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延伸;所述板筋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宽度大于待安装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最大厚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板筋自靠近所述基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依次为:限位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轮廓投影尺寸小于所述限位部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方向的轮廓投影尺寸,所述延伸部用于与目标车门的预设安装孔间隙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板、板筋以及手持部件一体化成型。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安装方法,利用第一个方面所述的把手安装定位工装,包括:
将待安装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定位装载于所述把手安装定位工装的定位腔体内,形成分装总成件;
将所述分装总成件装设于目标车门的预设安装孔内,使得所述定位腔体的板筋与所述车门外板钣金开孔间隙定位配合;
将所述隐藏式车门把手与车门上的待安装部位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25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