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7245.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B65D81/18;B65D81/20;B65D8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威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8 | 代理人: | 沈超 |
地址: | 300409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材 氧气 调防 霉抑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及方法。其中,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包括:气密围护结构;氮气气源,其经配置以向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提供高纯度氮气;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经配置为不超过5%。本申请提出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可以通过调节中药材的储藏环境,使其处于低氧环境下,从而可以抑制霉菌繁殖,从而可以限制霉菌繁殖产生的毒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材仓储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基础,而在生产、采收、加工、运输等过程中,在药材自身和外界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经常会受到各种霉菌的危害,而这些霉菌分泌的有毒代谢产物使中药材加速发霉变质,而且食用霉菌感染的药材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霉变导致药材有效成分流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上千万元。其中,最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它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其裂解温度为280℃,严重影响药品、食品的安全。因此,在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了大枣、柏子仁、桃仁、薏苡仁等19种中药材必须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并提出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
目前,消除中药材中的霉菌大多采用化学熏蒸、物理辐射等手段,难免会破坏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有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而且操作繁琐,投入巨大,难以实现药材批量化集中处理。而且在2014年,国家商务部发布《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11094-2014)中明确规定:“中药材在储存过程中不应使用磷化铝熏蒸,不得滥用硫磺熏蒸”。因此,本领域迫切的需提供一种环保、便捷、有效的中药材防霉抑菌的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包括:气密围护结构;氮气气源,其经配置以向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提供高纯度氮气;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经配置为不超过5%。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经配置为2%-5%。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氧含量经配置为小于2%。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的换气率为不超过0.05d-1或者0.02d-1。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二氧化碳气源,其经配置以向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提供二氧化碳气体,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二氧化碳含量经配置不超过50%。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配气检控装置,其经配置以调节来自所述氮气气源的氮气和来自所述二氧化碳气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混合比例。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控湿装置,其经配置以调节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相对湿度,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相对湿度经配置为10%-75%RH,优选为10%-60%RH,最优为10%-30%RH。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其中所述控湿装置调节进入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氮气和/或二氧化碳气体的湿度。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温控组件,其经配置以调节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温度,其中,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温度为25℃以下,优选为10℃-25℃。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测装置,其经配置以检测所述气密围护结构内的环境参数;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中一者或多者。
如上所述的中药材低氧气调防霉抑菌系统,进一步包括:显示输入装置,其经配置以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检测装置的环境参数并显示,以及接收用户输入的环境参数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森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7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