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持滚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77767.8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0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文;赵耀;徐刚年;黄光存;宋飞;谢中建;李勇;左池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7/08 | 分类号: | C25C7/08;C25C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2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 ||
1.一种夹持滚,其特征在于:包括辊芯平行布置的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且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的辊身沿辊长方向分别间隔布置有圆辊盘(11、21),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与其上的圆辊盘(11、21)同芯布置且盘径相同,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中至少一根转辊的轴端连有驱动转辊转动的动力源,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的轴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轴承板座(30)、第二轴承板座(40)上,第一轴承板座(30)、第二轴承板座(40)中至少一个与机架(1)之间由摆动铰接轴(2)构成转动配合,所述的摆动铰接轴(2)轴芯与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辊芯平行,与摆动铰接轴(2)连接的转辊连接有摆动驱动机构,摆动驱动机构驱动转辊绕摆动铰接轴(2)摆动并构成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辊芯间距为大、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上同位处的圆辊盘(11、21)临近且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辊(10)的两端由左、右轴承(12、13)转动设置在左第一板座(31)、右第一板座(32)上,左第一板座(31)、右第一板座(32)上设置有向内侧悬置延伸的摆动铰接轴(2),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的转动支撑方案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右第一板座(32)的外板面上布置驱动马达(50),驱动马达(50)与第一转辊(10)由联轴器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左第一板座(31)、右第一板座(32)之间连接有条形板(33),条形板(33)中部的外侧板面与活塞缸的活塞杆相连,活塞杆伸缩运动驱动左第一板座(31)、右第一板座(32)绕摆动铰接轴(2)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第二转辊(20)的两端由左、右轴承(22、23)转动设置在左、右第二板座(41、42)上,左、右第二板座(41、42)上设置有向内侧悬置延伸的摆动铰接轴(2),左第二板座(41)和/或右第二板座(42)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弹簧(3),弹簧(3)提供弹力驱使第二转辊(20)向第一转辊(10)所在侧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为两端直径小、中段直径大的变径辊身,圆辊盘(11、21)的中部为套接管(111、211),套接管(111、211)与第一转辊(10)、第二转辊(20)之间为拆卸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辊(10)呈低位、第二转辊(10、20)呈高位布置,两辊芯所供面与水平面的夹角8~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滚,其特征在于:第一、二转辊(10、20)的夹送部位出料侧下方有导料板(4),导料板(4)与铅垂面构成20~30°且导料板(4)的板面位于铜板下落路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77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速恒态稳定风力机及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防堵塞减压胃肠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