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污染且快速的铁矿烧结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237.5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强;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16 | 分类号: | C22B1/16;B33Y70/10;B33Y10/00;B33Y30/00;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快速 铁矿 烧结 方法 系统 | ||
一种低污染且快速的铁矿烧结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作3D打印混合料:将原料进行混合均匀得到3D打印混合料,所述原料包括:铁矿石、熔剂、固体燃料、返矿、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钒、三氧化钨、纤维;2)制作混合矿:采用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混合料制作成匀实型混合矿;3)点火处理:对匀实型混合矿进行点火处理,使得匀实型混合矿进入燃烧状态;4)烧结处理:对匀实型混合矿进行烧结处理得到高温烧结矿。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烧结所得到的产品质量和减少烧结过程产生的污染,提高环保水平,减少企业经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矿烧结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污染且快速的铁矿烧结方法,属于矿料烧结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低污染且快速的铁矿烧结系统。
背景技术
钢铁作为工业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结构性、功能性材料,其消耗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占据金属总消耗量的95%以上,烧结过程是生产钢铁的前期主要工序之一,我国高炉入炉料以烧结矿为主,大部分烧结厂的规模效应显著,比如2018年宝钢炼铁厂、武钢炼铁厂、沙钢炼铁厂烧结矿年产量分别为1523、1983、2646万吨。现阶段烧结过程主要是将烧结混合料(含铁原料、燃料、熔剂及返矿等)配以适量的水分,经混匀及制粒后铺到烧结机的台车上,烧结料表面点火后,在下部风箱强制抽风作用下,料层内燃料自上而下燃烧并放热,混合料在高温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终固结成烧结矿。但是,由于烧结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偏析严重、透气性不均一等不足,在后续的烧结生产中容易出现环境污染严重、反应温度高、反应时间长等问题,影响了烧结工序的绿色发展。而3D打印技术采用精细的电脑控制程序,可实现烧结工序的统一性、精确性;制备的匀实型烧结混合料粒度均一、透气性优良,可降低反应温度与时间,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烧结生产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3D打印的低污染且快速铁矿烧结方法,缩减生产成本,降低能耗水平,提高产品品质。
我国铁前工序以烧结为主,约占70%。而国外铁前工序基本以球团为主,部分国家球团占比甚至高达100%。烧结工序虽然在我国优势地位明显,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的深入实施,烧结工序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技术问题。布料是烧结工序的一个重要环节,烧结机上布料均匀与否,直接影响烧结矿的产量与质量,均匀布料是烧结生产的基本要求。布料时要求烧结混合料的粒度、化学组成及水等沿台车宽度均匀分布,料面平整,并保持料层具有均一良好的透气性,混合料中小球破坏率低,料层的上、中、下部粒度偏析需合理,烧结过程中达到料层上、中、下部烧结温度基本相同。但是,由于铁矿原料存在粒度、比重、湿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布料设备及布料技术的限制,导致现阶段烧结布料易出现偏析现象,影响烧结混合料透气性水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1)混合料布料均匀度差,需高温长时间进行弥补。烧结混合料偏析严重,透气性水平低,导致部分物料过烧,而部分物料欠烧。为了达到整体物料合格的烧结效果,只能采取高温长时间的工序环境。烧结反应温度一般为1250~1450℃,反应时间一般介于25~60min,物料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置于烧结机中,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大大增加了设备的负荷;(2)焦粉配比量高,环境污染严重。高温长时间的烧结工序环境主要通过提高焦粉配比实现,但是焦粉是烧结烟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烧结过程中释放大量SO2、NOX等污染物,环境危害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低污染且快速的铁矿烧结方法,其能够提高烧结所得到的产品质量和减少烧结过程产生的污染,提高环保水平,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2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