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257.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2 | 分类号: | B65H54/22;B65H54/28;B65H54/553;B65H6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马肃 |
地址: | 52824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格 电缆 自动 线装 方法 | ||
1.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的绕线方法,其中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3),所述支架(14)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筒(11),所述绕线电机(3)与所述绕线筒(11)相连;所述绕线筒(11)上的绕线筒挡板(19)开设有抓线孔(20);所述支架(1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抓线孔(20)位置的检测部分(6),该检测部分(6)设置在所述抓线孔(20)的上方;所述支架(14)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电缆的抓线部分(5);所述支架(14)上端固定连接有排线电机(7),所述支架(14)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排线电机(7)相连的第一丝杆(8);所述第一丝杆(8)上的螺母固定连接有排线器(9)和送线切断部分(10),电缆通过所述送线切断部分(10)进入所述排线器(9)内;所述绕线筒(11)通过绕线筒支架部分(12)与所述支架(14)相连;所述支架(14)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运行的显示器(18),该显示器(18)内设置有MCU微处理器;
所述抓线部分(5)的组成为,抓线支架(4)上固定连接有抓线电机(502)和抓线直线导轨(512);所述抓线电机(502)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503),该第二丝杆(503)通过第二丝杆固定座(513)固定连接有活动底座(507),该活动底座(507)通过固定块(511)与所述抓线直线导轨(512)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底座(507)上固定连接有抓线气缸(505),所述抓线气缸(505)固定连接有连杆(506),该连杆(506)铰接有抓线爪(508);所述活动底座(507)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销(509),所述固定销(509)滑动设置在所述抓线爪(508)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活动底座(507)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抓线激光测距仪(510);
所述送线切断部分(10)组成为,所述排线器(9)通过连接固定座(109)固定连接有送切支架(102),所述送切支架(102)右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排线器(9)上方的导管(108),所述送切支架(102)左端固定连接有送线电机(103);沿所述导管(108)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送线轮(104),其中一个所述送线轮(104)与所述送线电机(103)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送线轮(104)通过弹簧(110)与送切支架(102)固定连接;所述送切支架(102)通过切断支架(106)固定连接有切断气缸(105),所述切断气缸(105)底端固定连接有切刀(107);
绕线筒支架部分(12)组成为,左右支架主体(123)与所述支架(14)可拆卸连接,活动支架(124)的一端与所述左右支架主体(123)铰接,所述活动支架(124)的另一端通过拔插销(127)与所述左右支架主体(123)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右支架主体(123)和所述活动支架(124)通过滚珠轴承(126)与所述绕线筒(11)转动连接;
所述检测部分(6)的组成为,检测支架(17)上固定连接有检测气缸(601),所述检测气缸(601)固定连接有连杆固定座(602),所述连杆固定座(602)一端通过投光器固定板(603)固定连接有投光器(605),所述连杆固定座(602)另一端通过受光器固定板(604)固定连接有受光器(606);
所述第一丝杆(8)两端固定连接有左右限位块(801),所述左右支架主体(123)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21),所述连接块(121)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22);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电缆绕线工作开始后,MCU微处理器控制检测气缸(601)开始工作,带动连杆固定座(602)向下移动,同时投光器(605)和受光器(606)开始工作,绕线筒(11)在绕线电机(3)作用下转动,连杆固定座(602)向下移动到绕线筒挡板(19)位于投光器(605)和受光器(606)之间时,此时,MCU微处理器控制检测气缸(601)停止运行;
S2:当绕线筒(11)转动到抓线孔(20)位于投光器(605)和受光器(606)之间时,检测信号接通并传递相应的信号给MCU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控制绕线筒(11)停止转动,检测气缸(601)回缩,连杆固定座(602)回到初始位置,MCU微处理器控制送线电机(103)开始工作,在送线轮(104)的作用下,电缆通过导管(108)进入排线器(9)内,电缆从排线器(9)内向下移动距离H0,此时电缆移动到抓线孔(20)位置处,MCU微处理器控制送线电机(103)停止运动,此时,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电机(502)开始工作;
S3:在抓线电机(502)的作用下,第二丝杆(503)带动活动底座(507)通过抓线直线导轨(512)向右移动,在抓线激光测距仪(510)作用下,使抓线爪(508)进入抓线孔(20)内,同时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气缸(505)开始工作,在固定销(509)的作用下,抓线爪(508)张开,然后,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电机(502)停止工作;
S4: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气缸(505)回缩,此时抓线爪(508)向内靠拢从而抓住电缆线头,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电机(502)开始工作,活动底座(507)向左移动,抓线爪(508)带着线头穿过抓线孔(20),然后MCU微处理器控制抓线电机(502)停止工作,此时,MCU微处理器控制绕线电机(3)开始缓慢转动,同时送线电机(103)开始工作输送电缆;
S5:绕线筒(11)开始转动,电缆缠绕在绕线筒(11)上,电缆线头在抓线爪(508)的固定作用下,使线头部分在抓线孔(20)内向下滑动到合适位置后卡住,因抓线爪(508)的力度有限,此时,线头在拉力作用下使线头脱离抓线爪(508);
S6:在绕线筒(11)缓慢转动两周后,MCU微处理器控制绕线电机(3)开始逐步提升至设定速度,同时排线电机(7)开始工作,排线器(9)跟随第一丝杆(8)在左右限位块(801)内左右移动,当电缆缠绕工作完成后,MCU微处理器控制切断气缸(105)工作,使切刀(107)切断电缆,MCU微处理器控制绕线电机(3)将剩余部分缠绕完成后停止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2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