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257.2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0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2 | 分类号: | B65H54/22;B65H54/28;B65H54/553;B65H6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控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19 | 代理人: | 马肃 |
地址: | 52824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格 电缆 自动 线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筒,绕线电机与绕线筒相连;绕线筒上的绕线筒挡板开设有抓线孔;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抓线孔位置的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设置在抓线孔的上方;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电缆的抓线部分;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排线电机,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排线电机相连的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的螺母固定连接有排线器和送线切断部分,电缆通过送线切断部分进入所述排线器内;绕线筒通过绕线筒支架部分与支架相连;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运行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内设置有MCU微处理器。本发明可实现电缆的自动绕线功能,同时可以适应多规格电缆线的自动缠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电缆的生产量也越来越多,由此对于生产出的电缆需要进行绕线收装,当前线缆生产任务重,线缆生产时间长。
在生产线末端的线缆缠绕时,通常采用人工进行初始的线缆头缠绕固定,浪费时间和人力,制约生产规模,增大生产成本,而且有时固定位置不合理,造成缠绕不均匀,以及不好包装等现象;同时绕线筒随着缠绕电缆的增多,重量也急剧增加,人工操作的方式很难运输;而且通过人工的方式很容易造成计数不准确,造成重复劳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目的在于可实现电缆的自动绕线功能,可以适应多规格电缆线的自动缠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规格电缆自动绕线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绕线电机,所述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绕线筒,所述绕线电机与所述绕线筒相连,所述绕线筒上的绕线筒挡板开设有抓线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抓线孔位置的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设置在所述抓线孔的上方;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抓取电缆的抓线部分;所述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排线电机,所述支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排线电机相连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上的螺母固定连接有排线器和送线切断部分,电缆通过所述送线切断部分进入所述排线器内;所述绕线筒通过绕线筒支架部分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装置整体运行的显示器,该显示器内设置有MCU微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抓线部分的组成为,所述抓线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抓线电机和抓线直线导轨;所述抓线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该第二丝杆通过第二丝杆固定座固定连接有活动底座,该活动底座通过固定块与所述抓线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抓线气缸,所述抓线气缸固定连接有连杆,该连杆铰接有抓线爪;所述活动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滑动设置在所述抓线爪开设的滑槽内,所述活动底座下端还固定连接有抓线激光测距仪。
优选的,所述送线切断部分组成为,所述排线器通过连接固定座固定连接有送切支架,所述送切支架右端固定连接有设置在排线器上方的导管,所述送切支架左端固定连接有送线电机;沿所述导管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送线轮,所述送线轮其中一个与所述送线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送线轮另外一个通过弹簧与送切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送切支架通过切断支架固定连接有切断气缸,所述切断气缸底端固定连接有切刀。
优选的,绕线筒支架部分组成为,左右支架主体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活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左右支架主体铰接,所述活动支架的另一端通过拔插销与所述左右支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右支架主体和所述活动支架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绕线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检测部分的组成为,所述检测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固定连接有连杆固定座,所述连杆固定座一端通过投光器固定板固定连接有投光器,所述连杆固定座另一端通过受光器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受光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两端固定连接有左右限位块,所述左右支架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2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