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78995.7 | 申请日: | 202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5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桦;杨伟;吴晓莉;罗伟;林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A0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害虫 诱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涉及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安装盖、工作盒和诱捕罩,其中安装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板,工作盒内部设置有储液盒,诱捕罩内部安装有诱捕扇。本发明通过设置太阳能板为内部各组件提供能源,保证了诱捕装置续航能力;通过设置储液盒,能够及时补足挥发掉的诱捕剂;同时利用旋轴管向诱捕剂盒中补充,使诱捕装置能够自行运作补足诱捕剂;通过设置诱捕扇,利用挡板表面的粘性粘蝇板,能够在旋转状态下,将吸引而来并通过诱捕槽口进入诱捕罩的害虫及时捕获,大大提高了诱捕效率,其中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均与诱捕罩内表面贴合,提高诱捕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今社会,由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让人们得到了警示,也越发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因此,对于植树造林这类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措施,国家也是大力扶持。但在林业工程的日常管理中,人为砍伐的现象很少,更多的是病虫害的威胁,直接影响林业工程管理和林木的生长,因此在树林中安装害虫诱捕诱杀装置已成为必要。
现有技术中的害虫诱捕装置,多是利用诱捕剂将害虫引诱,而后利用杀虫药或电击或围困将害虫捕杀,或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进行捕杀,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多数的诱捕装置的捕杀效果并不好,另外利用杀虫药毒杀常会使害虫具有耐药性,导致无法长期使用。因此,我们设计一种林叶害虫诱捕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解决现有的害虫诱捕诱杀装置诱捕效果差和诱捕诱杀效率逐渐降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盖、工作盒和诱捕罩,所述安装盖一表面与工作盒粘连,所述工作盒一表面与诱捕罩卡装连接,便于拆卸更换内部元件和清理,所述安装盖另一表面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与工作盒电性连接,为工作盒内部的各元器件提供动力;
所述工作盒内表面安装有储液盒,储存诱捕剂,所述储液盒为罐状结构,所述储液盒一表面粘连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延伸至工作盒外部,并与诱捕罩内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盒内表面粘连有控制器,包含蓄电池,用于提供电能和控制内部各组件运作,所述控制器与太阳能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一表面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表面与工作盒内表面粘连,所述驱动电机一表面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延伸至诱捕罩内部,所述驱动轴一表面焊接有驱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盒内表面开设有驱动旋孔和从动旋孔,所述驱动轴与驱动旋孔旋转配合,所述放液管与从动旋孔嵌套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罩为筒状结构,所述诱捕罩周侧面开设有若干主诱捕槽口,所述诱捕罩底表面开设有若干辅诱捕槽口,所述诱捕罩内周侧面安装有若干诱捕灯,用于夜晚工作,提高诱捕效率,所述诱捕灯均朝向主诱捕槽口和辅诱捕槽口安装排布,所述诱捕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罩内底表面粘连有诱捕剂盒,所述诱捕剂盒一表面开设有辅助旋槽和若干挥发口,所述诱捕剂盒内表面安装有若干电极,所述电极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诱捕剂盒中的诱捕剂的量,并及时补足。
进一步地,所述诱捕罩内部安装有诱捕扇,所述诱捕扇包括旋轴管和挡板,所述旋轴管为管状结构,所述旋轴管周侧面与若干挡板粘连,所述旋轴管与从动旋孔旋转配合,所述旋轴管与放液管嵌套配合,且相互旋转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轴管周侧面焊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旋轴管与辅助旋槽旋转配合,所述旋轴管延伸至诱捕剂盒内部,所述旋轴管周侧面开设有若干排液孔,所述排液孔与诱捕剂盒内部连通,用于释放补足诱捕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78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