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防滑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4298.2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珊;朱立强;王东星;宋嘉健;许红梅;谢春杰;陈玄圣;南海峰;王晓磊;尚礼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B61H11/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63035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防滑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列车防滑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列车运行情况、当前路况、预设速度差阈值和预设轮对滑移率阈值,获得列车的第一速度阈值和第二速度阈值;根据获取的当前时刻列车速度和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以及第一速度阈值和第二速度阈值,获得当前时刻对应的初始防滑控制指令;根据基于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获得的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和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变化率,对初始防滑控制指令进行初次调整;根据初次调整后的初始防滑控制指令对列车进行防滑控制。根据本发明对列车进行防滑控制,可以保证初始防滑控制指令的动态适应性及准确性,实现列车防滑制动的精确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防滑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防滑制动系统对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列车在制动时主要依靠的是黏着力制动,然而,一旦轮轨接触条件突变或轮轨间的黏着降低,列车制动力就会超过黏着力,造成轮对在钢轨上打滑,进而造成轮对擦伤和钢轨寿命减短。因此,根据轮轨间的黏着变化调节制动力,以充分利用轮轨间的黏着,得到较短的制动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列车在制动过程中当黏着力过小时,未平衡的制动力会迅速降低车轮转速,相关变化信息可以通过速度传感器生成速度信号,传统的列车防滑控制方法通过对速度信号处理得到减速度、速度差、轮对滑移率等信息,防滑逻辑利用设定好的阈值进行判断;判断车轮滑行及其滑行阶段后,列车防滑制动控制系统发出防滑动作指令到防滑阀;防滑阀根据防滑动作指令做出动作调节制动缸压力,从而降低制动力,使得制动力与黏着力重新平衡。待离开低黏着区后,黏着水平恢复,列车防滑制动控制系统亦会判断滑行结束,并发出指令停止防滑操作。
然而不同的天气、路况以及列车的运行速度都会对轮轨间最大黏着力及其对应的轮对滑移率产生影响,仅利用设定好的阈值调节制动力与黏着力之间的平衡,无法根据不同的天气、路况以及列车的运行速度对列车制动力动态调整,影响列车防滑制动控制的精确性,不利于快速达到防滑控制,获得最短的防滑控制距离,以及减少轮对擦伤以及钢轨磨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列车防滑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不同的天气、路况以及列车的运行速度对列车制动力动态调整,影响列车防滑制动控制的精确性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防滑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列车运行情况和当前路况,获得列车的第一速度阈值;
根据列车的预设速度差阈值和预设轮对滑移率阈值,获得列车的第二速度阈值;
获取当前时刻列车速度和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列车速度、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所述第一速度阈值和所述第二速度阈值,获得当前时刻对应的初始防滑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获得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对所述初始防滑控制指令进行初次调整;或者,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速度,获得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和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变化率,根据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和所述当前时刻列车轮对减速度变化率,对所述初始防滑控制指令进行初次调整;
根据初次调整后的初始防滑控制指令对列车进行防滑控制。
可选的,所述根据列车运行情况和当前路况,获得列车的第一速度阈值,包括:
根据列车运行情况和当前路况,获得列车对应的最低黏着系数;
根据所述最低黏着系数,获得列车速度与列车最大制动距离的第一关系式;
获取列车速度与列车最大制动距离的第二预设关系式;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式和所述第二预设关系式,获得列车的第一速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4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