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木胸径与立木高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888800.7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郑似青;方陆明;孙林豪;袁方星;任俊俊;杨来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感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G01B2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郭扬部 |
地址: | 31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木 胸径 高度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木胸径与立木高度的测量装置,属于立木测量设备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如何简单同时测量立木胸径和立木树高的问题,本装置包括:立木夹持装置和操作盒;所述立木夹持在所述立木夹持装置内;所述立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尺条、第二尺条,所述操作盒内设置有倾角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装置;所述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顶部以及立木底部的连线长度;所述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顶部的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α以及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底部的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β。本装置结构简单,能够直接以及精确的测量立木的胸径以及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木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木胸径与立木高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胸径、树高是立木生长量的重要指标,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意义。简便、快速、准确测量与入库不仅可以揭示立木的生长规律,也有助于生态学研究。
然而,传统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卡尺、测径围尺等,功能单一、方式落后,人工读取,不够精准,记录数据易错,数据难以及时入库等,严重制约着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而且对于胸径大于50cm的大树,测量者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测量,存在着费时费力的现象。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兴产品,例如激光扫描仪、全站仪、电子条码尺等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上述产品存在着设备操作复杂、野外携带不便、抗干扰性差、设备成本高、测量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对于树高,传统的目测法测量精度已远远无法满足树森林资源调查的要求,运用传感技术对立木高度进行测量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立木测高仪在市场上出现,例如布鲁莱斯式测高器、经纬仪、全站仪、机载激光雷达等来解决立木高度测量不精确的问题,但由于这些仪器不方便携带、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性强、成本较低,结构简单以及操作简便的即可测量立木胸径又能测量立木高度的一体的一种立木胸径与立木高度的测量装置及测量的方法。
一种立木胸径与立木高度的测量装置,包括:立木夹持装置和操作盒;立木夹持在所述立木夹持装置内;所述立木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尺条、第二尺条,所述第一尺条的末端与所述第二尺条的末端活动连接,形成一开口角度可调的V型结构,立木夹持在所述V型结构内,所述操作盒上设置有倾角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装置;
所述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顶部的连线长度L1、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底部的连线长度L2以及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的垂直距离L;
所述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顶部的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α以及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底部的连线与水平线的角度β。
进一步地,
所述激光测距装置设置在操作盒顶部且激光测距装置的前端凸起面与立木外径相切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盒上设置有供第一尺条以及第二尺条转动的转动槽,所述第一尺条以及所述第二尺条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盒内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尺条的末端设置在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二尺条的末端设置在第二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盒内设置有第一角度测量机构、第二角度测量机构;
第一角度测量机构设置在第一尺条的末端,用于测量第一尺条转动的角度;
第二角度测量机构设置在第二尺条的末端,用于测量第二尺条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盒内还包括显示装置,用于显示第一尺条和第二尺条测量的预设数据信息以及显示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顶部的连线长度L1、测量激光测距装置、立木底部的连线长度L2以及测量激光测距装置和立木的垂直距离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杭州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杭州感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8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