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炙甘草制备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889918.1 | 申请日: | 2020-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解伟松;董芳;徐巧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仁心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3/06 | 分类号: | C12P33/06;C07J63/00;C07H15/256;C07H1/08;C07H1/00;A61K31/703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0712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甘草 制备 及其 衍生物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炙甘草制备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和用途,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基于灸甘草制备甘草酸的具体为:微波法提取甘草酸,接着酶法分解甘草酸制备甘草次酸,产物得率高。然后利用上述甘草次酸与芪苷化合物复合制得甘草次酸衍生物,两者协同作用,使其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细胞吸收效率,对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更低的甘草次酸衍生物的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率。整个反应过程,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下均可反应,产物收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炙甘草制备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甘草(Glycyrrhiza Root)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处方用到甘草,可见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祛痰、止咳、通经脉、利气血、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灸甘草,以生甘草用蜂蜜炒至甘草呈金黄色而得。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粘,具焦香气,味甜。
甘草次酸又称甘草亭酸,它是由甘草酸水解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以18β-甘草次酸为主。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抗炎、抗溃疡、抗病毒、降血脂、保护心肌和治疗缺血性心肌炎、清除体内自由基、促进胰岛素吸收、抗癌及防癌等多种药理活性。甘草次酸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以其糖苷甘草酸的形式口服或注射给药,体内代谢为甘草次酸发挥药效。甘草酸口服给药后,依赖胃酸和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水解代谢成甘草次酸后吸收入血发挥药效。甘草酸注射给药后,首先在肝细胞酶体中的β-D-葡萄苷酸酶代谢成3-单-葡萄苷酸甘草次酸,进一步在肝脏中代谢,并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肝肠循环,由肠内细菌代谢成甘草次酸,再吸收入血。
然而,由于甘草次酸的水溶性差,导致其生物利用度差,临床应用需要大剂量,而长期大量用药则会引起药源性高血压和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对甘草次酸进行结构修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减少药物用量,避免不良反应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炙甘草制备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和用途,该甘草次酸的制备具有较高的产率,制得的甘草次酸衍生物生物活性高,对癌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不良反应率低。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炙甘草制备甘草次酸的方法,包括:
微波法提取甘草酸,取粉碎的灸甘草,依次加乙醇、水,微波提取各两次;
酶法制备甘草次酸,取上述甘草酸,用醋酸缓冲溶液配制底物溶液,加入酶、乙酰左旋肉碱进行反应;接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终止反应;酸沉、离心、水洗、离心,接着乙醇溶解,加水静置,离心干燥、重结晶得到甘草次酸。本发明所用灸甘草由甘草炮制而得,相比于传统制备工序,提前用蜂蜜浸泡甘草,加工时间短,蜂蜜渗入效果较好,进一步增强灸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稳定性及含量;提取甘草酸后利用酶法制备甘草次酸,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反应速率快,化学键选择性好;乙酰左旋肉碱是存在于体内的一种自然物质,可作用于酶的活性位点增强酶的活性;且可与底物的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产物抑制效应,进而提高了酶促反应,进一步提升酶的活性,促进甘草酸的转化效率,提高产率。
优选地,微波法提取甘草酸的实验条件具体为:微波功率320~350W,温度为60~70℃。
优选地,酶法制备甘草次酸的具体条件为:酶与底物的比例为1:1~3,温度为37~40℃,pH为5.0~5.5,反应5~6h;其中酶为β-葡萄糖醛酸苷酶,底物溶液浓度为2~3g/L,乙酰左旋肉碱的加入量为0.3~0.5mol/L。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公开了基于灸甘草制备甘草次酸在甘草酸衍生物制备中应用。
一种甘草次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以下通式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仁心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仁心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889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