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0892.6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7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石昊天;张维;何鹏林;黄炘;张贺林;马凯;蔡志涛;戴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动汽车 能耗 测试 设备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包括测功机、低压采集装置、总线采集装置;所述测功机为四个,每个所述车轮对应设有一个测功机;所述测功机还连接功率分析仪,所述功率分析仪连接总控设备;所述低压采集装置包括多路车载传感器的接口,用于采集车载传感器的能耗;所述总线采集装置设有多路车载总线接口,用于采集车载总线的能耗;所述总线采集装置和低压采集装置都连接总控设备。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可以对电动汽车的整体及其各部分能耗进行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电动汽车能耗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排放法规逐渐规范化与严格化,在吸取欧盟排放法规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修改,更加符合我国机动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近日,《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发布,预计2020年开始分阶段实施。国VI标准不仅对机动车的排放物做出了规定,还要求车企在CAFE法则下的平均油耗在百公里5升以下。受限于内燃机理论效率的极限值,要达到这个标准,发展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成为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的零油耗、零排放特点使得其成为车企未来发展的方向。国家将发展电动汽车提升为国家战略,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目前来说,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配套设施不完善,充电设施严重不足;
(2)续航里程较短,充电时间较长,电池/电池组、电控等技术存在瓶颈;
(3)电池的可靠性、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还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要求。
电动汽车技术综合了各学科技术,除了传统车辆的车身和底盘技术,还应用了电动汽车特有的电池技术、电机控制器技术和电机技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主要由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系统组成(以下简称三电)。动力总成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的能量流方向为: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所谓能量流研究就是分析不同工况下由动力电池提供的能量分配到电动汽车有效功率、热损耗、其它损耗等各部分的情况,它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分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的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电动汽车动力总成能量流研究可以优化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匹配,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同时提高动力总成的整体效率,以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但是现有的缺少专门针对电动汽车能耗进行全面测试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缺少专门针对电动汽车能耗进行全面测试的设备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能耗测试的测试设备,包括测功机、低压采集装置、总线采集装置;
所述测功机为四个,每个所述车轮对应设有一个测功机;
所述测功机还连接功率分析仪,所述功率分析仪连接总控设备;
所述低压采集装置包括多路车载传感器的接口,用于采集车载传感器的能耗;
所述总线采集装置设有多路车载总线接口,用于采集车载总线的能耗;
所述总线采集装置和低压采集装置都连接总控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总控设备采用但不限于中控机。
进一步的,所述测功机的连接轴通过联轴器与车轮的驱动轴连接;
所述测功机的连接轴与车轮的驱动轴之间还连接有扭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都连接低压采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0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