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02137.1 | 申请日: | 202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8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高连如;张宁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连如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35/51;A61K47/42;A61K9/08;C12N5/0775;C12N5/071;C12N5/078;A61P9/10;A61P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丰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81 | 代理人: | 李学康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pnv 靶向 缺血 心肌 血管 干细胞 药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包含心血管前体干细胞,心血管前体干细胞表面融合了血小板膜纳米囊泡PNV。本发明利用人体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天然向缺血心肌及粥样病变缺血血管靶向归巢的生物学特性,制备了血小板膜纳米囊泡PNV,并利用PNV包被心血管前体干细胞,制成干细胞药物。PNV不仅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受体,可感知多种危险信号分子,且PNV不具有触发激活凝血的机制,是一种天然安全的靶向导航物质,可携带血管前体干细胞靶向归巢缺血病变心肌血管,实现对受损心肌血管精准修复的目的。本发明进一步采用Flk‑1+细胞、动脉外膜周细胞(APC)两种血管前体干细胞及配合WJMSCs,能直接分化成具有血液灌注功能的血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病变所致的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肢体缺血性坏死,乃至眼缺血性失明…等,迄今为止,一直是世界死亡、致残原因之首。现代医学以药物、介入、手术、器官移植等手段均未能根本改善其预后。21世纪干细胞再生医学虽带来了新机。但遗憾的是,由于移植的细胞能够到达病变器官组织的很少,存留时间短,24h存留不及5-10%,这对干细胞修复心肌再生血管的实现产生极大障碍。
如何将移植的干细胞靶向归巢于缺血的心脏及血管,又能创伤小、安全适用于临床,是当前医学所面临的难题。国际上开展的干细胞靶向心肌的研究方法已有多种,如:早期应用双面抗体连接心肌损伤时短暂表达的肌球蛋白轻链(anti- MLC1),及anti- CD90连接MSCs。但由于抗体FC存在,很容易在体内被免疫细胞吞噬,故效果差,易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还有研究采用外加磁场引导干细胞归巢的方法又受限于环境条件等。最近的基因修饰方法表达单链抗体连接的方式,仍存在因基因导入DNA导致DNA突变的风险。因此,迄今为止,尚没有安全可靠的方法可以解决外源输入的干细胞靶向归巢到缺血心肌血管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其所含干细胞为经血小板膜纳米囊泡(Platelet Nanovesicles,PNV)包覆的心血管前体干细胞,该血小板膜纳米囊泡为心血管前体干细胞提供了导航作用,携带着干细胞靶向归巢缺血病变心肌血管。此外,由于制备的血小板膜纳米囊泡(PNV)表面表达CD42b(GPIbα), CD41 (GPIIb/IIIa) 受体,去掉了血小板膜内的凝血信号系统。因此,不会触发及激活血小板介导的凝血机制,无促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及风险。无凝血触发机制,但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糖蛋白受体,能感知多种危险信号分子,因而构成了安全且天然生物导航系统,促进移植的细胞靶向归集到缺血病变心肌血管,促成干细胞修复心肌再生血管。
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上述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的制备方法。需要说明是,所述干细胞药物为任何能够保证干细胞活性并达到病变器官组织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剂。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融合PNV靶向缺血心肌血管的干细胞药物,其包括:心血管前体干细胞,所述心血管前体干细胞表面包被了血小板膜纳米囊泡PNV;
其中,所述血小板纳米囊泡保留了血小板膜上糖蛋白受体,去掉了血小板膜内的凝血信号系统。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心血管前体干细胞包含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动脉外膜周细胞APC和动脉外膜Flk-1+细胞。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动脉外膜周细胞APC和动脉外膜Flk-1+细胞是以新生儿遗弃的脐带为材料来源,从脐动脉外膜中提取的人脐带动脉外膜Flk-1+细胞和人脐带动脉外膜周细胞AP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连如,未经高连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2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