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流管及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09445.7 | 申请日: | 202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吴迎文;杨瑞琦;马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韩来兵;王卫忠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管 换热器 | ||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所述集流管具有管腔及若干扁管槽,所述管腔内设置沿所述集流管轴向延伸的第一喷射结构及第二喷射结构,所述集流管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喷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喷射结构连通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喷射结构的冷媒喷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射结构的冷媒喷出方向在所述管腔内交叉,使进入集流管管腔的冷媒气液两相均匀混合,改善冷媒进入扁管分配不均的现象,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来说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进口冷媒一般为气液两相状态,而传统微通道换热器的集流管没有分流措施,进入集流管后气液两相冷媒分层现象明显,导致进入扁管的冷媒分配不均匀,换热器换热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解决冷媒分配不均影响换热器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管及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流管,安装于换热器,所述集流管具有管腔及若干扁管槽,所述管腔内设置沿所述集流管轴向延伸的第一喷射结构及第二喷射结构,所述集流管分别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喷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喷射结构连通的进液口,所述第一喷射结构的冷媒喷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喷射结构的冷媒喷出方向在所述管腔内交叉。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喷射结构开设有第一喷射孔,所述第二喷射结构开设第二喷射孔,且所述第一喷射孔与所述第二喷射孔位于同一平面,以使所述第一喷射孔喷出的冷媒与所述第二喷射孔喷出的冷媒在所述管腔内对喷交汇。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喷射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喷射孔沿所述集流管轴向排列成至少一排第一喷射孔组。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喷射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喷射孔,且所述第一喷射孔组中的第一喷射孔从所述集流管的顶端至所述集流管的底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喷射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喷射孔沿所述集流管轴向排列成至少一排第二喷射孔组。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喷射孔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喷射孔,且所述第二喷射孔组中的第二喷射孔从所述集流管的顶端至所述集流管的底端方向孔径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喷射结构具有第一集流腔,第一集流腔的空间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喷射结构具有第二集流腔,所述第二集流腔内空间朝向所述第一喷射孔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集流管包括多个通过隔板分隔的管腔段,所述集流管在每个所述管腔段设置有所述第一喷射结构、所述第二喷射结构及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喷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喷射结构连通的的所述进液口。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喷射结构与所述第二喷射结构之间连接有挡板,以减少所述集流管内的冷媒流通死角。
进一步的,在本方案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挡板、所述第一喷射结构的侧壁、所述第二喷射结构的侧壁及所述集流管的管壁合围形成第三喷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9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控计算机内多功能板软件在线加载架构及加载方法
- 下一篇:一种需求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