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离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4778.9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1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梁琳;黄鑫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82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之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67 | 代理人: | 彭翠;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脉冲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离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快速离化器件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金属化阴极、高掺杂n+区、阴极侧高掺杂p+短路点、p基区、n‑基区、n型促离化层、阳极侧高掺杂n+短路点、高掺杂p+区、金属化阳极。本发明通过在FID器件结构中引入较n‑基区更高的掺杂浓度的n型促离化层,通过限制n‑基区空间电荷区的扩展,进而限制了碰撞电离前沿需要穿越的区域宽度,减小了碰撞电离前沿穿越的范围,减少了碰撞电离前沿传播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开通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脉冲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离化器件(FastIonization Dynistor,FID)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延迟雪崩击穿现象是俄罗斯Ioffe研究院发现的半导体器件内的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它揭示了在硅器件两端施加以1012V/s增加的反向电压时,器件内部会产生一个超快碰撞电离前沿,当碰撞电离前沿穿过器件的空间电荷区后,器件就会快速导通。基于延迟雪崩击穿现象设计的器件,其导通时间可以超越自由载流子的饱和漂移速度的限制,从而使器件的导通时间缩短到亚纳秒范围内。
快速离化器件FID是一种基于延迟雪崩击穿现象的新型器件,它可在数百皮秒内迅速导通,可用于产生电压等级高、上升时间短的脉冲,非常适合应用于脉冲功率系统中。现有的FID器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器件主要包含四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n+层、p层、n层以及p+层,此外n+层与p+层均包含短路点结构。
FID器件是一种两端器件,即器件只有阴极和阳极。如图2所示的FID器件工作电路,在FID器件工作时,首先直流电源DC对电容C充电,此时FID器件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其阳极(节点2)与阴极(节点1)之间承受正向电压,随后,在需要触发导通时,触发源pulse产生触发脉冲,在FID器件阳极上施加电压上升率大于1kV/ns的触发脉冲,当器件两端电压上升到大于阻断电压的2~3倍时,J2结上电场强度超过临界击穿场强,J2结上发生剧烈的碰撞电离,随后电离区域向器件两电极处传播,从而使器件在数百皮秒内迅速导通,电容C通过FID器件放电,从而在负载RL上高压脉冲。
通常,为了实现FID器件较高的阻断电压,在器件设计和制造中会采用电阻率较高的单晶材料,同时会使器件具有较宽的n-基区(即n-层)。然而,在开通前,几乎整个n-基区都会变为耗尽区。因此,开通过程中,器件内部的碰撞电离前沿需要穿过整个n-基区,并在n-基区产生一定浓度的等离子体,之后器件便进入导通状态。由于碰撞电离前沿穿过的区域中产生的电子空穴等离子体浓度有限,因此触发导通后的n-基区仍有较高的电阻率,从而在器件两端产生较高的残余电压。高电阻率、长基区宽度的器件设计导致FID器件开通后,器件两端的残余电压较高,器件通态损耗较大,不利于器件的长期稳定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离化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FID器件结构中的n-基区与阳极侧高掺杂p+区之间增设n型促离化层,缩短碰撞电离前沿传播范围,加快器件的开通速度;同时还降低了器件导通后的残余电压,降低了器件的通态损耗,从而提高了其开关速度,改善了器件的工作特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离化器件,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金属化阴极、高掺杂n+区、阴极侧高掺杂p+短路点、p基区、n-基区、n型促离化层、阳极侧高掺杂n+短路点、高掺杂p+区、金属化阳极;
其中,所述高掺杂n+区以及所述阴极侧高掺杂p+短路点均位于所述p基区与所述金属化阴极之间,且所述高掺杂n+区与所述阴极侧高掺杂p+短路点具有相同的厚度且二者交替设置;
所述高掺杂p+区和所述阳极侧高掺杂n+短路点均位于所述n型促离化层和所述金属化阳极之间,且所述阳极侧高掺杂n+短路点与所述高掺杂p+区具有相同的厚度且二者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n-基区的厚度为400-8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47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