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5603.X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崔文成;崔宁宁;郭超;于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00 | 分类号: | E05B83/00;E05B81/08;E05B81/64;E05B81/5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庆骞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车辆 客室 车窗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其中,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包括TCMS系统、解锁按钮、电磁锁和继电器;TCMS系统与解锁按钮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所述TCMS系统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及解锁按钮激活信号时,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动作,使得电磁锁通电,以解锁车窗;当检测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消失、解锁按钮再次激活和超过开窗的预设允许时间中任一情况时,停止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使得电磁锁断电,未打开的车窗恢复闭锁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常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一般设计为固定不可打开式,当车辆辅助逆变器故障或客室空调机组故障时,通过车载蓄电池和紧急通风逆变器实现对客室的新风供应。发明人发现,此种方式的缺点是紧急通风逆变器会加快车辆蓄电池组的消耗,当车辆长时间停放时无法满足用电需求,此时只能打开客室车门进行新风流通,而尤其针对三轨受流方式的车辆,车门打开后乘客不受控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其利用车辆TCMS系统和电磁锁,实现在客室新风供应故障时的车窗应急解锁,可在车辆空调系统长时间故障时应急提供客室新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包括TCMS系统、解锁按钮、电磁锁和继电器;TCMS系统与解锁按钮和继电器分别相连;所述TCMS系统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及解锁按钮激活信号时,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动作,使得电磁锁通电,以解锁车窗;
当检测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消失、解锁按钮再次激活和超过开窗的预设允许时间中任一情况时,停止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使得电磁锁断电,未打开的车窗恢复闭锁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方法,其实现在客室新风供应故障时的车窗应急解锁,可在车辆空调系统长时间故障时应急提供客室新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时,判断解锁按钮是否被激活,若是,则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动作,使得电磁锁通电,以解锁车窗;否则,继电器不动作;
在电磁锁通电的过程中,当出现检测空调系统故障信号消失、解锁按钮再次激活和超过开窗的预设允许时间三者中任一种情况,则停止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使得电磁锁断电,未打开的车窗恢复闭锁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利用车辆TCMS系统和电磁锁,实现在客室新风供应故障时的车窗应急解锁,可在车辆空调系统长时间故障时应急提供客室新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于常规轨道交通车辆,本发明增加了电磁锁,同时利用TCMS系统来判断是否接收到空调系统故障信号及解锁按钮激活信号,进而驱动相应节列车的继电器动作,使得电磁锁通电,以解锁车窗,节省了紧急通风逆变器,使得整个轨道交通车辆客室车窗控制系统结构更加简单,且降低了车窗控制系统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5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