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6967.X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勇;李亮;武金模;李念思;李亚运;郭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5F15/616 | 分类号: | E05F15/616;E05F15/70;E05F15/77;G05D1/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花锦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物流 无人机 起降 推拉 控制 方法 系统 终端 | ||
1.一种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1),所述固定机构(1)的一端固定于墙面上;
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2)的底座与固定机构(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推拉窗组件(3),所述驱动机构(2)远离固定机构(1)的一端与推拉窗组件(3)的侧面铰接,所述推拉窗组件(3)的底部与固定框架铰接,所述固定框架镶嵌于墙壁处,所述驱动机构(2)伸长或者回缩驱动所述推拉窗组件(3)绕着底部所在轴线朝向室外或者室内方向旋转;
定位装置(4),所述定位装置(4)与无人机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所述定位装置(4)将位置信号传输至无人机控制系统;
控制端,所述控制端无人机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以接收指令,且所述控制端还与驱动机构(2)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端接收指令控制驱动机构(2)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板(101)、第一螺栓孔(102)、第二固定板(103)、第三固定板(104)、第二螺栓孔(105),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01)贴合于墙面,且所述第一固定板(101)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螺栓孔(102),第一固定板(101)通过第一螺栓孔(102)来固定于墙面;
所述第一固定板(101)的一侧面与第二固定板(103)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固定板(103)远离第一固定板(101)的一侧与第三固定板(104)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螺栓孔(105)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螺栓孔(105),所述第三固定板(104)通过第二螺栓孔(105)与驱动机构(2)的底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为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窗组件(3)包括玻璃框架(301)、玻璃(302),其中,所述玻璃框架(301)内壁镶嵌设置有玻璃(302),所述玻璃框架(301)的底部为圆弧形状,且所述玻璃框架(301)的两侧与固定框架通过销轴铰接,这样的话玻璃框架(301)可以绕着销轴所在直线转动,所述固定框架与墙壁固定相连。
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下单信息,规划飞行路线前往目的地;
S2、接收目的地处定位装置(4)发出的第一位置信号,判断第一位置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小于则发出第一指令至控制端,并执行步骤S3;如果大于则继续接收第一位置信号;
所述第一指令传递至控制端,所述控制端依据第一指令,控制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1)上的驱动机构(2)工作,所述驱动机构(2)工作带动推拉窗组件(3)绕着与固定框架铰接的轴线转动,使推拉窗组件(3)向房间的外侧撑开,以支撑无人机降落将商品放至推拉窗组件(3)上;
S3、接收目的地处第一位置信号,判断第一位置信号是否小于第二阈值,如果小于则放下商品并执行步骤S4;如果大于则继续接收第一位置信号;
S4、发出第二指令至控制端,并依照规划路径返回至始发地;
所述控制端接收第二指令后,控制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1)上的驱动机构(2)工作,所述驱动机构(2)工作带动推拉窗组件(3)绕着与固定框架铰接的轴线转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信号为定位装置(4)与无人机之间的间距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预设的无人机与目的地之间的间距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用于物流无人机起降的推拉窗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阈值为预设的无人机与目的地之间的最小间距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未经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69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