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18121.X | 申请日: | 202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6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华;李伟河;王丹;邓中立;李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3/00 | 分类号: | B41F33/00;B41F33/16;B41M1/10;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程琛 |
地址: | 43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版 印刷机 废品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同步采集放卷双轴驳接前后的张力摆杆波动数据和套印误差数据;根据材料张力形变理论,获取所述张力摆杆波动数据和所述套印误差数据的耦合模型,基于所述耦合模型得到有效补偿控制量;依据所述有效补偿控制量对凹版印刷机系统进行前馈补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出套印误差波动与张力摆杆偏差变化率的数学关系挖掘以及前馈补偿方法,使得在放卷驳接后,驳接材料段到达印刷机组产生套印误差之前,即可完成接料相关数据采集及分析计算,得到有效前馈补偿,避免套印误差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轴传动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子轴凹版印刷机越来越普及。电子轴凹版印刷机相比传统的机械轴连杆驱动,不仅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了传动精度,解放了各个印刷机组的单独灵活控制,还可借助各种现代数字化智能控制手段来解决印刷生产遗留已久的复杂工况下的废品控制难题。
凹印生产过程中,废品率较高(套印误差较大)的特殊工况主要有:印刷起步、升降速以及放卷换卷驳接三个阶段;其中,印刷起步时,因张力渐稳、手动套印调整及油墨颜色调配等原因,所产生的废品最多,也最不可避免。因此,为提高生产效率,尽大可能的降低废品率,电子轴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双工位不停机自动换卷工作模式,即:印机的放卷与收卷工位均同时配置两个轴:A与B;机器进入正常生产状态后,保持恒定生产速度运转,收放卷均各自选定一个工作轴参与输料,另一个轴装载新料(或收料纸芯)备用;以放卷为例,当前工作轴料卷即将放完时,直接通过一系列自动裁切接料动作,使另一个轴驱动新的料卷投入工作,而老轴降速停机并装载新料,以待下一次驳接换轴,如此反复。放卷A、B轴自动驳接过程中,印刷生产速度维持不变,无需停机。如此操作,避开了印刷起步与升降速,容易产生废品的也往往只剩下放卷换料驳接这一种工况了。
众所周知,承印材料的张力变化是导致凹版印刷机套印波动的最直接因素。放卷换料过程中,新旧轴速度偏差、新旧料断点粘结拉伸、裁刀裁切抖动等一系列因素,势必引起材料驳接点前后一定长度的张力波动甚至不可恢复的形变;这段材料依次经由各个印刷单元,破坏了机组间原有的张力平衡,从而产生套印误差和废品。印刷单元数量越多,废品长度就越长。根据目前国内市场凹印机械的生产数据统计,以十色机为例,每次放卷换料驳接所产生的废料长度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米。按一台机的平均日常产能估算,单日损耗就高达数百米。这给终端印刷厂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作为电子轴凹版印刷机正常印刷作业中废料产生的唯一源头,有必要提出针对放卷驳接废料控制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凹版印刷机废品控制方法,包括:
同步采集放卷双轴驳接前后的张力摆杆波动数据和套印误差数据;
根据材料张力形变理论,获取所述张力摆杆波动数据和所述套印误差数据的耦合模型,基于所述耦合模型得到有效补偿控制量;
依据所述有效补偿控制量对凹版印刷机系统进行前馈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材料张力形变理论,获取所述张力摆杆波动数据和所述套印误差数据的耦合模型,基于所述耦合模型得到有效补偿控制量,具体包括:
基于套印误差和摆杆波动获取误差传递系数;
待放卷双轴驳接启动,驳接材料到达印刷机组之前,实时采集摆杆波动率;
基于所述实时摆杆波动率以及所述误差传递系数,计算得到所述有效补偿控制量。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套印误差和摆杆波动获取误差传递系数,具体包括:
由所述套印误差和所述摆杆波动建立一阶时滞线性系统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茂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