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0034.8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虹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品 胶管 预留 孔洞 施工工艺 研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涉及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前期技术准备,熟悉图纸,搜集资料,进行图纸会审和专业间图纸会审,掌握图纸的要求和施工细节;施工准备,收集资料,研究方案,确定预留孔洞施工方法,准备材料和制作成套模具;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材料检验;施工控制;测量放线;砼浇筑的保护;焊接衬胶管道;模具拆除;检查验收,所述图纸会审,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土建结构设计图与下道工序相关的设备安装等图纸进行对照审核。该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大大延长了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省了施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
背景技术
衬胶管道是一种外部以钢或者硬质结构为管道骨架的管道,以耐磨、防腐以及耐高温的橡胶作为衬里层,通过橡胶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能从而降低了管路输送介质对外部结构的作用如冲击力、腐蚀等,其由于橡胶的缓冲作用,大大延长了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因此此项技术创新对改革技术、节约成本、加快进度都有着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由于建筑市场膨胀发展,许多企业存在不正当的恶性竞争,使得施工单价普遍降低,因此施工质量就难以保证,在这种大形势下,只有努力发展技术创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才能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节约成本,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脱硫装置成为必要工艺,成品碳钢衬胶管道使用越来越频繁,由于其独有的特殊性,对预留孔洞施工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土建施工领域对预留洞口施工工艺没有投入较多的研究精力,因为其较为渺小,但却没有较好的施工工艺,在国外,衬胶管道应用也较为广泛,但国外多数工业厂房均为钢结构,预留洞孔可根据现场开孔,国内也可以参考,根据现代社会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在工业建筑或是在民用建筑,创新施工工艺,更新施工技术,这样才能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建筑业绝大部分还停留原始的施工水平阶段,没有太多的技术创新,没有更多先进的施工工艺,预留孔洞一直是土建现场施工的一项质量通病,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时间短、位置精确度高、上下楼层垂直度要求高,成品碳钢衬胶管道现场不允许切割焊接,全部为厂家定尺供货,现场螺栓连接,这就要求预留孔洞施工时位置更加精确,否则只能楼板重新开孔,不仅影响结构而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并影响工程进度,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它具有大大延长了管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节省了施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点,解决了由于成品碳钢衬胶管道现场不允许切割焊接,全部为厂家定尺供货,现场螺栓连接,这就要求预留孔洞施工时位置更加精确,否则只能楼板重新开孔,缩短了管路的使用寿命,不仅影响结构而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并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成品衬胶管道预留孔洞施工工艺研发,包括:前期技术准备,熟悉图纸,搜集资料,进行图纸会审和专业间图纸会审,掌握图纸的要求和施工细节;施工准备,收集资料,研究方案,确定预留孔洞施工方法,准备材料和制作成套模具;图纸会审;施工特点分析;材料检验;施工控制;测量放线;砼浇筑的保护;焊接衬胶管道;模具拆除;检查验收。
进一步的,所述图纸会审,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土建结构设计图与下道工序相关的设备安装等图纸进行对照审核,对各类图纸中反映的预留孔洞作详细的会审研究,确定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规格、数量、材质等是否相互吻合,若不吻合,编制预留孔埋设计划。发现预留孔洞不吻合时,应及时向驻地监理及设计院以书面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待得到设计院的变更设计或监理的正式批复书后,再将预留孔洞单独绘制成图,责成专人负责技术指导、检查,并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虹,未经杨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00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