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翻板式单轨刮泥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0128.5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华;黄渤;周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环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0 | 分类号: | B01D21/20;B01D21/24;B01D2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51803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单轨 刮泥机 | ||
一种翻板式单轨刮泥机,包括驱动装置、牵引链条、台车刮板组合,还包括改向轮系、轨道总成、张紧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设置在沉淀池进水端池顶,所述的改向轮系设置在沉淀池两端,所述的牵引链条套设在驱动装置、改向轮系上,所述的轨道总成沿池长方向设置在沉淀池底中间位置,所述的台车刮板组合安装于轨道总成上;所述的张紧装置由手动张紧装置和自动张紧装置组成,所述的自动张紧装置由摆锤张紧装置、大跨距悬挂结构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翻板式单轨刮泥机不能实现部分行程及全行程组合刮泥的工艺要求,换向及张紧机构复杂且占用地面位置较多,安装和维护复杂,链条易磨损、整机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板式单轨刮泥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单轨刮泥机的工作原理是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由牵引链、牵引刮泥台车在池底间断或连续往返运行,其刮泥台车上的刮泥板不断地将池底泥沙及沉积物刮入集泥槽,再由排泥管排出。当刮泥板垂直竖立朝集泥坑方向前进的过程称之为刮泥过程,反之当刮泥板水平地朝集泥坑相反方向运行的过程称之为返程过程;当台车到达指定位置完成一个刮泥过程后,刮泥台车上的触板触动从池顶延伸到池底部的限位杆,驱动装置反转台车返程,在台车返程前接近限位摇杆的运行中,池端固定安装的水平顶杆将竖立的刮泥板翻转成与池底接近平行的水平状态;当台车返程到指定位置完成一个返程过程后,同样台车上的触板触动另一端从池顶延伸到池底部的限位杆,驱动装置反转台车刮泥,池另一端固定安装的水平的水平顶杆将水平的刮泥板翻转成与池底垂直的竖立状态。
但此类单轨刮泥机存在以下问题:固定顶杆式的翻板机构导致刮泥及返程换向必须到达初设的接近池两端设定位置,因此每次刮泥和回程都必须是全行程,而熟知的平流沉淀池,特别是初沉池,靠近进水端的沉淀泥量较大,而靠近出水端的沉淀泥量较小。实际需要在近进水端刮泥次数增加而近出水端刮泥次数减少,即需增加一个短距离(非全行程)刮泥行程就无法实现。
常规的自动张紧装置是在驱动链轮下方针对两条直立链条采用两套斜滑轨式重力张紧滚轮,压绳滚轮两侧带有配重,放置在倾斜的轨道上;由于压绳轮两侧受力不可能完全平衡,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该张紧装置容易跑偏,导致憋卡影响张紧效率。常规的手动张紧装置在池尾端(远离驱动端),通过手动启闭机拉伸改向轮来实现链条松紧调节,此结构不可避免的在池尾端占用了安装位置,而此位置通常都装有集水槽,对于大多数安装有斜管的项目而言,集水槽及下方斜管将会影响到手动张紧装置的安装。
接触式换向装置,通过刮泥车上的触杆触动池端安装的限位摇杆,拨动位于池顶的感应片,使接近开关动作,发送信号给控制箱实现换向过程。每台刮泥机需配套两个换向装置,因此必须配备两个接近开关和防护罩,以及至少一个池长的控制电缆线需要铺设,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容易产生故障。
常规的驱动为摆线针减速机直连链轮的形式,其机械过载保护仅依靠剪切销来实现,由于刮泥与回程是交替变化,剪切销易因交变应力产生疲劳断裂,导致错误判断了刮泥机的运行阻力,另外该种机械过载保护可调性较差,无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切断扭矩。
池底刮泥车往返运行的上下牵引链条叠加布置在接近池底位置,依靠槽型托轨支撑。使得链条在污泥浓度较高的池底位置反复与托轨滑动摩擦。增加了链条和托轨的磨损。因此,发明一种能解决上述缺陷,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的翻板式单轨刮泥机很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板式单轨刮泥机,解决现有的翻板式单轨刮泥机不能实现部分行程及全行程组合刮泥的工艺要求,换向及张紧机构复杂且占用地面位置较多,安装和维护复杂,链条易磨损、整机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环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环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01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