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1275.4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宋元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9/04;B60R16/033;H01M4/66;H01M4/72;H01M50/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瞿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充电 放电 功能 车身 构件 | ||
一种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部分,包括第一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分;第二电池部分,包括第二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二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分;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分和第二电池部分之间;正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正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正极部分并联地连接;以及负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负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负极部分并联地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车身结构和各种部件已经由钢制成。近来,复合材料(例如纤维加强树脂复合材料)被用来代替钢材料,以由于重量降低而改善燃料效率。
通常,纤维加强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这样的基本结构,该基本结构包括:加强材料,处理或支撑施加到复合材料的载荷;以及基材,用于将施加到复合材料上的载荷传递到加强材料,同时与加强材料组合以限定复合材料的整体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材料通常是纤维加强材料(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聚芳酰胺纤维),而基材通常是树脂型基材(诸如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可以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可以是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此外,在车辆的部件中,大量部件是通过电池组(battery)提供的电力而操作的电磁部件(或电磁装置)。近来,由于电磁部件的数量增加,一直在进行用于增加车辆的电池组容量的解决方案的研究。
考虑到可以将用作纤维加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加强材料的碳纤维用作二次电池的负极来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构件,该车身构件能够使用用于降低车辆的重量并增加车辆的强度的加强材料来实现充电和放电功能。
前述内容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并且不旨在意指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技术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具体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构件,该车身构件能够使用已经用于减轻重量和加强的碳纤维来实现充电和放电功能。
在记住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的情况下已经做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其中已经在车顶的车顶面板和车顶纵梁的每者中用作加强构件的碳纤维用作负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车身构件可包括:第一电池部分,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第一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一负极部分的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分,第一正极部分包括阴极活性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第二电池部分,包括由碳纤维制成的第二负极部分和设置为与第二负极部分的另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分,第二正极部分包括阴极活性材料和固体电解质;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电池部分的表面和第二电池部分的另一表面之间,以使第一电池部分和第二电池部分绝缘;正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正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正极部分并联地连接;以及负极集电器,将第一电池部分的第一负极部分与第二电池部分的第二负极部分并联地连接。
第一负极部分和第二负极部分的每者可以是多个加强纤维片材的堆叠件,其碳纤维沿不同方向布置。
第一正极部分可包括:第一正极层,与第一负极部分的表面相对地设置,其中阴极活性材料分布在第一正极层中;以及第一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第一负极部分和第一正极层之间,以分别与第一负极部分和第一正极层接触。第二正极部分可包括:第二正极层,与第二负极部分的表面相对地设置,其中阴极活性材料分布在第二正极层中;以及第二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第二负极部分和第二正极层之间,以分别与第二负极部分和第二正极层接触。第一正极层和第二正极层可通过绝缘层彼此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12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联浮充铅酸蓄电池组在线维护方法
- 下一篇: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